县委书记:宫镇江 1969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91年参加工作,2008年7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云
县长:尹宝林 1958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副县长:任立军 王艳军 杨孟威 温宽泽 鞠绎铼 于再林 陈效杰
县政协主席:孙振东
[概况]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东北部,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界处,隶属牡丹江市,辖9镇3乡200个行政村,县域面积7 1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7万公顷,人口4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3%。林口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大豆、烟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风力、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花岗岩、方解石、硅线石、铁矿、林木等储量大、品质好,是全国百个资源富县之一,是全国双百万亩人工林先进县。主要土特名优新产品有奎山粉条、林乡人家系列白酒。
工业经济
投资7.2亿元的龙虎山水电开发项目一期已完成可研报告,落实了投资主体,省电力开发公司已注入启动资金1 000万元。大盘道铁矿采选项目,总投资1亿元、年采30万吨铁矿石,已落实投资主体,完成公司注册,正在做编制可研、水保、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黑龙江德美公司投资5 000万元的古城铁矿项目已开工。沈煤青山煤矿已列入东部煤电化建设基地项目。大庆隆赫达20万吨沙果加工项目、利通油脂改造项目、龙鄂烟叶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欧米亚20万吨重钙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大庆大丰和中广核风力发电两个项目一期、100万吨水泥厂扩产改造、老光山铜多金属矿、路网改造、万寿菊精深加工、糠醛提取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2.2万亿元、销售收入实现6.11亿元、利税实现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5%、42%。
农业经济 全县农业总收入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30%。全面落实了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各项扶持资金全部兑现,农村子女入学实现“一免三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扎实有效。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户,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林海食品、建堂无公害大米等13个系列产品成为省级名优品牌。推广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主导产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种植烤烟2 866.67万公顷,税收实现2 300万元;种植食用菌3.5亿袋,产值实现8.7亿元;发展优质大豆6.13万公顷,产值实现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8.9亿元;域外转移劳动力4 000人次,全县劳务经济总收入实现8.3亿元。马铃薯、万寿菊、北药、白瓜子等后续产业发展迅速。组建农机合作社2个,全县新购置农机具1 345台(套)。完成工程造林0.2万公顷、封山育林0.13万公顷。顺利通过了全省新农村试点验收,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财税、金融
坚持以财立政,开源节流。加强税收征管。深入开展税源调查,走访个体工商户5 383户、企业455户,摸清底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出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按收入比例征收政府调剂资金,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科学调整县乡财政体制,重新核定乡镇基数,调动了乡镇理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将基本建设类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累计支付资金2.1亿元。优化支付结构。资金向民生和重点项目倾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政策性工资、津贴和职称工资全部兑现到位,发放各类保障性资金16 901万元;投资850万元扶持隆赫达项目以及其他水电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各项财政性资金5.5亿元,比上年增加3 300余万元。
城乡面貌
投资3.5亿元,改造棚户区5万平方米,开发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新建农村节能住房3.3万平方米。鸡讷公路林口至大罗密段项目二期工程已完成。莲花公路、48条368.5公里通村公路已竣工通车。完成古城供水一期工程、51个村屯饮水安全工程和高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西立交桥至一小学、五羊道口至职业中学、兴林塔至南山加油站3条环路建设。完成了南山广场建设、一中桥维修改造和邮电路拓宽改造工程。82个义务共建单位铺装、整修镇内街路63条17万平方米。45个临街单位对楼体进行了粉刷、修缮和亮化。人工湖、金沟步行街已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已完成报批要件和立项。加强对污染源监督和管理,新并网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3家供热公司加装脱硫装置,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0吨,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社会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与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院县共建工作,新建的兴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8个示范小区,已发挥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注重培养、吸引各类人才,新引进专科以上人才120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129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远程教育。新建8栋教学楼,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到58%,2008年高考本科录取和达线率名列牡丹江市第二。公共卫生、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5所乡镇卫生院改造,为1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了“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妇女“健康普查”宣传教育治疗活动,受益群众1.48万余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