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张锡才 1953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左 彪
市长:张亚忠 1964年10月生,研究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副市长:丛树奎 王剑波 林玉萍 李霈霜 刘秀海
市政协主席:朱 胤
[概况]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南距省会哈尔滨市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市74公里,是哈大齐黄金经济带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纵穿南北,绥肇公路横贯东西,松花江流经南部5个乡镇,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幅员3 90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23.27万公顷,草原10万公顷,林地6.67万公顷,水面1.33万公顷,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南部乡镇地质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北部乡镇草质肥美,适宜发展牧业,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境内油气资源丰富,地下蕴藏大量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市现辖城内4个社区,农村2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 228个自然屯。全市人口93万,其中农村人口67万、城市人口26万。肇东市是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县,是黑龙江省十强县、东北十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3亿元,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亿元,增长30.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01 388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 445万元,分别增长25.5%、26.4%和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5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199元,分别增长15.6%和17.3%。
农业
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3.0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近2.5亿公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投资1 300余万元,新打抗旱水源井550眼,机电井保有量达到6 600眼,单井覆盖面积下降到18公顷;投资930万元,在五里明、向阳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区2处。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15.67万公顷。发展精品农业,建设科技示范田。全市重点建设完善10处省级高科技示范园区和12处市级园区,发展科技示范田0.45万公顷。投入资金490万元,组建五里明镇万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0.07万公顷玉米,平均亩产突破性达到1 058公斤,比上年亩增产258公斤。通过入股、合作、买断、租赁等形式,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农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93万公顷。全年新增优质成母奶牛1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0万吨,奶农和奶站收入达到4.5亿元;加强养殖专业村屯及小区示范牧场建设,全年肉牛、生猪、羊、家禽饲养总量分别增长10.2%、14.1%、2%和14.5%,特色水产品养殖水面1.07万公顷,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一,获得财政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项目建设
全年新引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3.4亿元。成功引进一批以宝迪食品工业园、成达牧业有限公司肉鸡屠宰加工为代表的食品加工项目,以香港中电风力发电、木岭生物质发电为代表的新型能源项目,以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发电为代表的环保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宝迪食品工业园恩彼猪血蛋白车间、成达牧业示范引导厂、100万吨焦化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启动PP-R管、铝塑复合管等存量项目。加速推进华能热电联产、中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投入5 500万元对开发区道路、排水、道路附属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财贸经济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和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均位居全省县(市)首位。乡财收入增幅攀升。全市乡财收入实现6 000万元,增长67.7%。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商贸服务业晋档升级,东北商业街二期工程进展顺畅,大中型商贸企业、连锁超市繁荣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2个大型配送中心和140个农家店。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亿元,增长31.1%;实现进出口总额848.6万美元,增长29.6%。
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600万元,栽植乔灌树木(其中乔木2万棵)100余万棵,铺种草坪10万余平方米,栽种花草30万株,城区绿化率达到31.9%。
社会事业
社区基础设施实现一次性建设配套到位。投资2 000余万元新建正阳、东升、西园3个社区办事处办公楼和13个居委会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朝阳区办事处办公楼;集中采购、一次配套新建社区的办公、活动设施,实现社区建设配套高标准、高质量、一次性到位;通过公开招考方式,选聘27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建五所乡镇中小学教学楼,建设昌五、宋站、五站、尚家4个乡镇中学标准化学生宿舍、食堂。卫生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卫生院所同步建设。投资1 092万元,新建12所乡镇卫生院;投资239万元,改建、扩建43个村级卫生所。文化、体育、民族事务等不断发展。全年城乡低保总人数达到4.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