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李乃波 1954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3月参加工作,2003年12月任现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喜民
市长:李 会 1954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2月参加工作,2004年3月任现职。
副市长:赵胜利 张英杰 刘春和 宋茹新(女) 吴连涛 张晓舜 王立柱
市政协主席:鲁玉安
[概况]
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位于哈大齐经济带的黄金地带。南距哈尔滨市120公里,北距齐齐哈尔市160公里,与大庆市毗邻。享有“中国奶牛之乡”的美誉。全市幅员3 58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3个社区居委会。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明沈、哈满、安绥等国家和省级公路网集城乡。安达市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11.53万公顷。草原18.13万公顷,水面2.53万公顷,境内石油储量5 000万吨,天然气储量262亿立方米。
2008年,安达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财源建设、融入大庆经济区、民生建设”等十大工程,积极开展“20项利民行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1.65亿元,增长23.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50%。在绥化市实绩突出县(市、区)中占第2位,再度跻身全省“十强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进入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并被评为2008年全国15个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绩显著市之一。
财政
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增长16.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8亿元,增长29.1%;乡级财政收入达到1.99亿元,增长26.7%。14个乡镇全部超千万元,其中先源乡和太平庄镇突破2 000万元。
项目开发
全年共引进项目13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5 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100万元以上项目115个,有87个项目已投产;引进合同资金21亿元,到位资金11.2亿元;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3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3个项目投产达效,实现税收6 000万元;物流和建材产业长足发展,全市物流企业达114家,实现税收8 500万元,亚泰集团投资4亿元的15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
农村发展
安达市乳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全市鲜奶总产量41.8万吨,2008年被评为全省畜牧发展先进市。粮食总产量7.86亿公斤。修建通村道路58条321公里,道路通村率达到94%,道路通屯率达到72%,提前完成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预期目标。青肯泡乡农义村成为全省泥草房改造示范村,卧里屯乡龙山村、中本镇大本村成为安达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农村绿化、水利、清洁能源、活动场所、专业合作社等实现稳步发展。
工业经济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长19.8%;实现工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20.1%;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增长23.2%;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28.8%。
人民生活
全面完成以“20项利民行动”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工程,城乡人民收入明显提高。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利民惠农政策,争取就业与再就业资金1 134万元,建立覆盖全市112个行政村的就业信息平台和10个特色培训基地、14个养殖种植培训基地,培训农民5.2万人(次),内转外输劳动力9.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亿元;通过实行就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使城内7 842名下岗失业人员和102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 018元和5 199元,分别增长23.3%和21.6%。
城乡环境
投资4亿余元的老宾馆地段商业城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开发建设阳光新城、锦江世纪城等高标准房地产项目6个;制定出台《安达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安达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加快了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和城区7个地块的棚户区改造步伐;投资近千万元,硬化、亮化、美化城区道路;创建“平安城市”,在市、乡、村设立监控点219个,监控点数量和设置范围位居全省县级城市首位;加强农村村屯环境建设,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
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新建育才高中田家炳艺体馆、卧里屯乡逸夫教学楼、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教育设施,维修改造46所城乡中小学校舍;建成综合体育场并举办第44届市田径运动会;加强农村卫生机构“三网四化”建设,改造乡级卫生院5所,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都有标准卫生所、农民看病不出村的目标。
社会保障
将原来的32个社区整合为23个,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5万人,参合率达到9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0%,参保人员达到41 894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75%,参保人员达到3.57万人;城乡低保人员达到25 547人,落实低保资金2 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