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09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大冬会”组委会主席栗战书主持开幕式,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在开幕式上讲话。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世界综合性冬季运动会。本届“大冬会”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 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会,设项数量和参赛参会人数创历届“大冬会”之最。本届赛会设12个大项、82个小项,其中冰上比赛在哈尔滨市内举行,雪上比赛在亚布力和帽儿山滑雪场进行。中国派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此次盛会。在本届“大冬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夺得18枚金牌、18枚银牌、12枚铜牌,排在奖牌榜首位。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为主办地。
    申办工作
    2003年6月,省政府第12次省长办公会议正式决定,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市名义申办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04年3月,省政府正式成立由省长张左己任组长的“大冬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市名义申办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04年5月,成立哈尔滨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申办委员会。2004年6月25日,哈尔滨完成申办报告、《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2004年11月16日,国际大体联考察评估团主席乔治·基里安一行8人对哈尔滨多处体育场地进行考察评估。2005年1月10日,在国际大体联执委会上,哈尔滨作最后的陈述,并通过投票击败对手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市,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宣布,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中国哈尔滨举办。
    组委会成立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全面负责领导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各项筹备和承办工作,负责执行国际大体联章程和有关规定以及与国际大体联达成的主办城市合同协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钱运录为名誉主席,黑龙江省政府省长张左己为组委会主席,黑龙江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栗战书为组委会执行主席。组委会设19个办事机构和若干竞赛项目委员会。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黑龙江省按照国际大体联的比赛项目设置,本着竞赛设施达标、基础设施到位、服务设施齐全的原则,全面规划、广泛论证,确定3个赛区的4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赛区划分,亚布力赛区33项、帽儿山赛区4项、哈尔滨赛区10项)。2007年4月1日正式全面开工建设,2008年11月全部完工。其中亚布力赛区和帽儿山赛区为雪上项目赛区,哈尔滨市内为冰上项目赛区。亚布力赛区共有K125跳台场地、雪上竞赛指挥中心、越野雪道、高山滑降雪道等33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帽儿山赛区有高山滑雪主索道、单板U型场地和空中技巧场地等4项竞赛设施建设工程。冰上项目场馆在哈尔滨市内,共有8个场馆,其中比赛场馆6个、训练场馆2个。根据国际大体联2008年2月提出的要求和为确保赛事成功举办的需要,确定亚布力赛区新增自由式场地争霸赛项目、亚布力景区山门广场工程、亚布力景区集中供热工程等5个新增项目。
    场馆场地建设
    (1)黑龙江速滑馆:该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座席2 000个。比赛大厅面积16 123平方米,其中冰道面积5 124平方米。设有大小会议室、贵宾室、运动员休息室16套,以及裁判员、记者休息室、兴奋剂检测中心、浇冰车库、广播室、电视转播室、灯光控制室、通讯服务室、磨刀室等辅助房间。(2)黑龙江滑冰馆:1983年,中国第一座综合性滑冰馆--黑龙江滑冰馆在哈尔滨建成。该馆建筑面积8 000平方米,馆内冰面积1 800平方米,有4 000余个座位,大型空调设备可保持室内最低温度在15℃以上,场地冰温一直保持在6~8摄氏度。(3)哈尔滨理工大学滑冰馆:该馆建于2008年4月,座落在哈尔滨市的学府区。该馆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冰场面积61米×30米,有观众席3 800个,各类附属房间29间。配备有大屏幕彩色记分牌、完备的网络通讯系统和电视转播设备。还设有公共服务区、新闻采访区等。(4)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该馆面积为3 525平方米,容纳1.1万名观众。这里可进行冰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体操、手球等多种项目的比赛及大型文艺演出。(5)哈尔滨冰球馆:该馆位于哈尔滨市八区体育中心广场东侧。始建于1999年,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冰场面积61米×30米,观众座席5 500个,运动员休息室、贵宾室等20多间工作间。该馆一侧还有一个副场地可供训练用。(6)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该馆始建于2006年末,占地面积5 400平方米,拥有坐席2 500个,分上、下两层,集办公、教学、比赛、训练为一体。比赛办公区域设有贵宾休息室、竞委会休息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技术统计室、音响控制室等。还有兴奋剂检测中心、医疗急救中心、新闻发布中心和电视转播中心。(7)亚布力滑雪场:该滑雪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方向195公里处的张广才岭大锅盔山和二锅盔山北麓,占地面积2 255公顷。是中国目前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滑雪场。(8)帽儿山滑雪场:该滑雪场是哈尔滨体育学院附属滑雪教学基地,位于哈尔滨市东南方向85公里处的帽儿山镇郊。(9)黑龙江省冰上综合训练馆:该馆占地面积4 020平方米,高度为23米,层次为二层。配有运动员所需的各种房间,配有场地照明、音响、通风、除湿、电子监控、消防、火灾报警等系统。
    志愿者服务“大冬会”举办期间,有3 000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场馆、观众、接待、交通、竞赛和新闻宣传等各项服务;有10万名城市志愿者在主要商业区、公共场所设立的52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45条绿色通道、22个交通协管交通岗、20个文明候车站台,为与会人员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他们用出色的工作和实际行动,圆满地完成了赛会的各项服务工作,赢得了国际大体联官员和“大冬会”组委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受到了各国代表团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医疗保障
    为做好“大冬会”医疗保障工作,黑龙江省医疗卫生部门组织全省22家医院和省血液中心、省急救中心,在3个“大冬会”运动员村、6个比赛场馆、大体联总部及所有指定宾馆,设置7个医疗中心、10个医疗站、34个医务室、16个医疗点、42个卫生监督站、5个疾病控制站、3个卫生监测中心,全省有1 500余名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为“大冬会”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住宿设施
    根据国际大体联的要求,哈尔滨“大冬会”需要提供4 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接待设施。组委会在亚布力新建两个五星级酒店,使亚布力赛区的房间数达到1 066间。帽儿山赛区改造和新建的宾馆可以提供500张床位。黑龙江大学校园内的运动员村有1648张床位,配备设施齐全。按照国际惯例为参赛的代表团提供小型会议室。冰上、雪上三地完全可以满足“大冬会”期间的住宿需要。
    交通管理为保证大冬会比赛交通系统的畅通,组委会在交通系统改造方面共投入资金4.6亿元人民币,包括新建一条24.4公里的通往雪场的客运铁路;拓宽从哈尔滨通往滑雪场公路部分路段20.6公里,新建赛区内道路8公里,停车场5 800平方米;修建直升飞机停机坪一处。形成了贯通哈尔滨市-帽儿山-亚布力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系统。公路交通均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铁路车程从哈尔滨市内到帽儿山赛区为1小时15分钟,到亚布力滑雪场车程为2小时30分钟。大冬会期间,专门开辟“大冬公交专线”、“公交快线”及长途客运班车。哈尔滨市公路客运部门组织3 200台客运车辆、700台旅游车辆保证客运服务。储备客运车辆40台,作为临时调用车辆和包车;开通赛会公交专线7条、公交快线4条,开通哈尔滨至亚布力、帽儿山的旅游客运专线2条,开通尚志、阿城等地发往赛区的临时班车和包车。在市区6个客运站及亚布力沿线县(市)客运站,设立专门售票窗口,开辟专用检票口、专用发车站台、进出站绿色通道,满足中外宾客和市民观赛需要。
    环境保护
    哈尔滨市在区域景观中,重点对秋林商圈、中央大街人行道、兆麟公园、松花江北岸生态环境等进行整治,使重点区域特色景观得以提升;在修整道路、改善出城口工作中,针对市区18条迎宾主干道和桥梁进行修整,对通往雪上竞技项目要道的哈阿出城口周边环境重点整治,建成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迎宾景观大道;在楼体改造中,对迎宾主干街路两侧647栋楼体实施粉饰、整饰、平改坡改造,对500个旧有庭院、50个休闲广场的整治改造。“大冬会”场馆、宾馆驻地周边以及雪上项目沿途村镇环境也进行了整治。
    安保工作大冬会组委会制定《大冬会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多次组织消防、交通、治安、安检、排爆等部门,对各比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宾馆驻地进行实地踏查和检查。黑龙江省围绕“大冬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大冬会”期间,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密防范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打击刑事犯罪的“秋风行动”,严厉打击杀人、强奸、爆炸、投毒、抢劫、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提高破案攻坚能力,压住案件多发势头,强力遏制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非法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继续坚持奥运安保工作的成功做法,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制止违法犯罪。加强车站、机场、桥梁、隧道、道口及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护,严禁旅客携带危险物品,严禁运输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不安全隐患,切实防止人员密集场所发生重大安全问题。加强危险爆炸物品和枪支弹药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剧毒、放射、生化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保管隋况的安全检查,严防丢失、被盗、被抢,坚决及时地消除各种隐患。
    火炬传递“大冬会”火炬高70厘米,重1 000克,以白、蓝为主色调,优美、纯洁,握举方便、舒适。火炬造型展现了哈尔滨文化和本届“大冬会…冰雪、青春、未来”的主题。2008年12月1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大冬会”火种采集仪式,12月20日14点30分在哈尔滨市启动火炬传递仪式。火炬先后在哈尔滨市(12月20日)、牡丹江市(12月21日)、七台河市(12月22日)、佳木斯市(12月23日)、齐齐哈尔市(12月24日)、大庆市(12月25日)6个城市传递。这标志着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拉开了序幕。
    吉祥物、会徽、奖牌、口号
    吉祥物取名“冬冬”,以北方的雪花为创作元素,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色调,采取拟人化的创作手法,突出了举办地和冬季体育赛事的特色。会徽名为“青春飞扬”,按国际大体联的要求以字母“U”为基本型,蓝白双色的线条运用简洁明了。奖牌创意理念取自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和氏璧的造型,金牌由象征尊荣华贵的黄金与象征和谐纯洁的水晶两种材质组合而成。口号“冰雪、青春、未来”,既表达赛会的主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又体现中国特色和举办地的地域风情,表现出哈尔滨人民美好的憧憬和愿望。
    获得冠军的黑龙江籍运动员
    2月20日和23日,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1 000米竞赛中,刘秋宏获得两项冠军;2月21日,在女子速滑3 000米竞赛中,付春艳获得冠军;2月22日,在女子速滑100米竞赛中,于静获得冠军;2月22日,在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竞赛中,徐铭获得冠军;2月22日,在花样滑冰双人滑竞赛中,张丹、张昊获得冠军;2月22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竞赛中,李妮娜获得冠军;2月25日,在女子速滑1000米竞赛中,金佩钰获得冠军;2月25日,在单板女子U型池场地竞赛中,刘佳宇获得冠军;2月27日,在女子冰壶锦标赛中,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组成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冠军。 (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