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政处管理

  (1)精心组织安排2009年“大冬会”医疗保障工作。“大冬会”准备和比赛期间,卫生医疗部按照“高度重视、统一指挥;责任明确,信息沟通;准备充分,反应迅速;省、市、区联动、属地管理”的要求,经过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大冬会”卫生医疗保障工作任务,达到了国际大体联和24届“大冬会”组委会有关卫生医疗保障的标准和要求,实现“大冬会”卫生医疗保障工作“赛会期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重大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伤病员抢救治疗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处理果断”的总体目标。(2)甲型HIN1流感防控工作。省卫生厅成立甲型HIN1流感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全省甲型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确定省传染病院为甲型HIN1流感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各市传染病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指定各地市30所三级医院作为后备医院,重点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同时组建黑龙江省人感染甲型HI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积极做好救治及消毒隔离设备的储备,与民航、铁路、口岸检疫等部门密切配合,作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工作,多次组织督导检查,务求防控工作落到实处,(3)开展医院等级评审试评审工作。2008年下半年,医政处和省医疗机构管理中心集中精力,组织省内部分专家开始编制《黑龙江省综合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建立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专家库,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和确定4家不同级别的试点单位,开展医院等级评审试评审。(4)实施贫困儿童先天性残疾救治和白内障复明项目,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央专项项目2008年度项目资金262万元,用于对患有视力残疾、唇腭裂、小儿疝、睾丸鞘膜积液和尿道下裂等外科系统先天性疾病的儿童及贫困白内障患者共3 275人开展专项救治,每例补助800元。按照卫生部方案要求,医政处制定2008年黑龙江省儿童先天性疾病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由省内8家单位承担。截至2009年底,完成贫困患者白内障手术5 000例。(5)开展医疗市场清理检查,净化医疗市场。部署对全省13个地市医疗市场及医疗安全25项指标落实情况的检查任务。组成6个检查组,分别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农垦、森工等部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各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情况、医疗广告的监管情况、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情况,二级和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情况及三级综合医院医疗安全25项指标的落实情况等。(6)开展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对13个地市、农垦及森工系统开展血液透析诊疗的119家医疗机构、29家妇幼保健院的医院感染相关重点科室(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科(室)、ICU、医院感染管理科、内镜室(中心)、口腔科、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医院感染管理、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管理、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7)落实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于2009年3月下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政处积极组织贯彻落实,要求在办法发布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否则一律停止临床应用第三类医疗技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将尽快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与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8)大力推广临床路径。医政处以大庆油田总医院临床路径为蓝本,制定下发《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开展100个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于8月1日正式在各三级医疗机构开始实施。(9)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8月末,卫生部在哈尔滨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征求意见会。 (龚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