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牡丹江市老龄工作

  市老龄委领导和老龄办班子成员先后带队深入县(市)区,分别就养老机构的建设,基层组织机构建立、各级老龄办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以及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水平、队伍建设、床位数量、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并下发调查表。为老龄办落实30万元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市财政投入162万元,开发450个公益岗位用于助老服务。强化工作指导职能。采取专项调研、维权检查等方式下基层指导工作,形成各类工作信息20余份,其中被省采用3份,被市委市政府采用刊发5份,各类媒体刊载涉老内容的文章46篇,扩大了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推进了老龄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协力推进居家养老工作。联合有关成员单位,加强与中(省)直单位的联系,发挥各自职能开展服务,整合养老服务设施解决活动场所不足等难题。协调有关单位,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政策放宽至60周岁,使232个老年人家庭享受了廉租政策,为百余名贫困老人减免了诉讼费用。狠抓学习,提高素质,带出一流队伍。为带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老龄干部队伍,重点加强了学习和培训工作。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推进落实。典型示范,抓点扩面,推进基层工作,完善了老年人才库建设。从挖掘老年人才资源着手,建立起有1 074名老年人参加的,包含科技、医疗、文体、园艺、农业,文化、教育,法律等8大专业的老年人才数据库,为众多老年人创造个人价值搭建新舞台。在“银龄行动”中,海林市猴头菇种植基地和宁安市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成为省级“银龄援农”示范基地。狠抓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管理。农村老龄工作以“六个一”的标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试点”工程中,带动了农村老龄工作的开展。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硬件建设上,以爱民区、阳明区敬老中心竣工为标志,各县(市)区均建立起多功能的办公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队伍建设上,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的助老服务公益岗位继社区助老专管员上岗后,成为基层居家养老服务的骨干力量。策划活动,营造氛围,推进宣传工作。为确保经常性老年文体娱乐活动长年不断地开展,以“华龄风采”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老年秧歌大赛、舞蹈大赛、卡拉OK大赛、书画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千名老人大型广场活动。组建老年志愿者义工协会,参加协会的老年人达5 800人。组织开展“千名老人洁净家乡”大型志愿者,为北山公园植树种草,美化环境义工活动。构建网络,落实政策,推进维权工作。为作好依法维权工作,在各县(市)区及其所属的乡镇(街道)均设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开办老年法庭,建立起遍布城乡的“四级”助老维权网络,并制定涉老案件的受理、立案、审理“三优先”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落实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规定,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 (刁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