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王 郁 1960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教传华
县长:高喜文 1957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3月任现职。
副县长:梁志刚 王兴杰 杨喜成 姜士秋 蒋 敏
县政协主席:李永海
【概况】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3%、29.6%和7.1%。城镇同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6.9%和22.4%。
招商引资
全年开工建设项目40项,其中超千万元项目29项,总投资近30亿元。在新上项目中,招商引资项目24项,总投资27.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完成市定指标的177%。完成前期工作并具备开工条件的千万元以上项目6项,开发储备5 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超额完成了市里提出的“四个五”工程目标任务,是全县历史上项目开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结构最优、进度最快、惠及民众最广的一年。
工贸经济
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同比增长47.7%;增加值实现38 194万元,增长46.3%;利税总额实现10 137万元,增长4.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 5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
财政、税收
全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分别达到39 471万元和6 2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9%、42.1%,其中“两税”全口径收入实现8 772万元,同比增长35.5%,为财政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财政支出更加合理。全年农、林、水等各项支出同比增长245%,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205%,文化、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57%。公共财政特征更加突出,体制更加完善。
区域合作
县场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信息共享、大事共商、项目共建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实施县场共建项目16项,完成投资1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生猪屠宰厂改造、南华糖业二期技改、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变电所等11个项目已完工,30万吨水稻综合加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县场共建新农村深入推进。通过向上争取、财政奖励、土地置换和税费减免等方式,县政府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 000余万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县场携手实施新农村建设“新三项重点工程”,完成总投资8 805万元,总里程92公里的共建通村公路,农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特别是困扰龙山镇居民多年的连接镇内与双七路的高等级公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拆除泥草房1 574户7.4万平方米,新建住房1 320户15.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9个,其中新型住宅小区4个。实施5个乡镇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近2.5万人和1.3万头大型牲畜、70万只家禽的饮水难问题。驻县中省直部门作用日益凸显。金融部门加大了对区域经济支持力度,全年共发放信贷资金22.7亿元,同比增长6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3亿元,增长27%,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电力、工商、质监、通信、邮政、保险等部门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积极工作,奋发有为,深受群众欢迎。
社会事业
科教文卫事业成果显著。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实施异地新建医院项目,全面启动了甲型HI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为医疗、教育、公安等系统2 900名高危特殊人群接种了疫苗。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3‰。完成“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任务,科技工作水平及效率进一步提高。实施新中学建设工程和远程教育三期工程,教育教学环境不断优化,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督导评估组“双高普九”复检和全国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并被省政府评为“双高普九先进单位”。完成无线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工程及10个乡镇的有线电视数字转换工程,广播电视编播质量不断提高。反映友谊地域文化的专题节目连续在中央、省市台黄金时段播出,进一步扩大了友谊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用地管理进一步规范。
文化建设
加快实施总投资6 000余万元的博物馆和文体中心建设工程。友谊博物馆于10月份建成并对外开放,已成功接待各界参观人员3.5万余人次。完成总投资148万元的2个乡镇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的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三级文化网络”,为振兴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载体保证。文化品牌日趋响亮。成功举办“中华友谊满族寻根祭祖”、“知青回访第二故乡”、“友谊博物馆开馆庆典”以及“挹娄文化座谈会”等活动,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友谊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的成功举办,聚集了人气、展示了特色、叫响了品牌、扩大了影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群众文艺指导总站、社会体育总站和各类群众性协会组织作用,推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0余场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妇女儿童、人民武装等工作均有较大发展和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