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何忠华 1963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1月任现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贵学
市长:赵 达 1964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2006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吴 琼 高庆国 尤利军 白淑华(女) 秦庆海 马晓鹏 吕 斌 李春生
市政协主席:于庆太
【概况】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边区隔江相对,边境线长170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辖4镇6乡6个国有农场,全市总面积为6 30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同江市是国家第二轮扶贫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全国双拥模范城,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北端起点,是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始发港。有22个少数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赫哲族人口1 500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1/3,主要分布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同江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地貌结构为“一水二林七分田”,市属耕地面积14万公顷,草原6.2万公顷,林地4.87万公顷,大多数为天然次生林,有杨、桦、椴、松等10余个树种。拥有山药材229种,总贮量近300万公斤。境内总水域面积3.79万公顷,有鱼16类73种,主要有黑龙江野鲤、大白鱼、草鱼、鲫鱼等,还是名贵的鲟鳇鱼、鲑鱼的产地。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37亿元,同比增长15.2%;财政一般收入完成9 612万元,同比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1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市开工项目7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4亿元,同比增长52.5%。农业基础设施投资1.84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临江灌区渠首主体,实施了13.1公里界江护岸和0.13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04公里,完成集同高速公路同江段24.6公里基础工程,连港公路、街(津口)哈(渔岛)公路建成通车。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8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9亿元,同比增长178.2%;上争国省专项资金5.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14.67万公顷,粮食总产4.3亿公斤,做到了灾年不减收。畜禽养殖177.3万头(只),实现产值2.1亿元;水产养殖0.47万公顷,实现产值5 500万元。
工业
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35.6%。大力发展风电等低碳产业,华能街津山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9.7亿元,安装66台单机1 500千瓦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结束了同江工业无500强企业历史。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完成投资4 950万元,一期60万吨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广发木业完成了厂房等主体工程,进入生产设备购置安装阶段。西港完成7号泊位改扩建工程,货检综合楼竣工,场地硬化1.4万平方米,新增货物吞吐能力20万吨;东港完成边检营房、签证业务用房和检验检疫消毒用房等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同江港务局与佳船公司实现重组,确立了同江市在黑龙江的航运枢纽地位。外国人人境签证业务获国务院批复。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口岸货运量28万吨,居全省边境口岸第2位。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同比增长5%;进出境旅游人数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大商集团千盛百货购物广场和庆客隆超市入驻同江市,华鸿国际家居装饰城和农资大市场完成主体工程,全市有形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落实了“家电下乡”及“汽车下乡”政策,发放补贴资金246万元。开通了对俄贸易本币结算直通车。银行金融机构累计投贷30.5亿元,支持市域经济迈出新步伐。至绥芬河客运专线获省批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59.7%。
民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 511元和6 860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20.8%。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 29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1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 225万元,同比增长181%。创业带动就业3 000人,同比增长2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低于省控指标1.2个百分点。归集各项社保基金3 541万元,同比增长58%。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6.5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0%。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年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7 000元和3 00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和33.3%。为954名“五七工”、“家属工”发放养老金224万元,为9 619户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2 057万元,为439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79万元,为城乡低收入家庭、优抚对象、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发放取暖、医疗、优抚、就学各类补贴资金963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第三中学食宿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第二小学、市体育场、向阳和青河寄宿制学校。第一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完成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和三村镇卫生院建设,市中医院综合楼和同江镇卫生院开工建设。建设临江、乐业和三村3个计生中心服务站。市赫哲族文工团改制更名为同江市民族歌舞团,并探索文艺演出市场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