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台河市

  市委书记:杜吉明 1955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5月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曲志深 齐秀娟(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骥
    副主任:郑挺秀 曾凡成 张世玉 姜 艳(女) 李铁民
    市长:曲志深 1963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3月任现职。
    副市长:刘文波 王金萍(女)张兴海 赵春波 王云鹏 张建伟 郭 杰
    市政协主席:韩振军
    副主席:纪万斌 刘显明曲 焱(女) 韩玉泉 杨子义 张学刚
    【概况】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心位置,东与宝清县、密山市接壤,西与依兰县毗邻,南与鸡东县、林口县交界,北与桦南县相连,属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高度23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31°44′、北纬45°~46°37′之间,距哈尔滨市430公里,距绥芬河口岸和密山口岸分别为240公里和160公里。辖3区1县(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和勃利县),总面积6 2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1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3%,总人口9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6.37‰。七台河市矿业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的有煤炭、黄金、石墨、大理石、氟石、膨润土等10余种,其中煤炭资源以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著称,有焦煤、1/3焦煤、贫煤、弱煤、无烟煤等10余个品种,尤以优质焦煤最为丰富,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硅含量、中强黏性等特点,是煤化工业的最佳原料,1985年被原国家煤炭部、经贸委等6部委批准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七台河市土地肥沃,草场广阔,盛产粮食和亚麻、烤烟、红小豆、白瓜子等特色农产品,勃利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水系发达,全市有大小河流34条,倭肯河、挠力河水系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全市有水库21座,其中桃山水库集雨面积2 100平方公里,二期工程完成后年蓄水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汪清河水库是七台河第二水源地,扩容后年蓄水量将达到5 133万立方米。生物资源富集,林地总面积3 285平方公里,森林覆被率52.8%,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20余类树种,林木蓄积量1 440万立方米;蕨菜、党参、桔梗、刺五加、五味子等山野菜和药用植物300余种,木耳、猴头、榛蘑等食用菌类几十种;鹿、熊、狍、雉鸡等野生珍稀动物栖息在密林中。旅游资源丰富,已辟建旅游景区40余处,通天林场人工红松林世界闻名,西大圈、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奇山怪石、美不胜收,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吐纳养生的旅游胜地。土特名优产品主要有双叶家具、勃农农机、蓝靛果酒、橡木酒具、黑陶、草笔、鹿产品等,其中双叶家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3.54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全省第一,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总量比2006年翻一番。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9.7亿元、147.97亿元、65.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37%、10.6%,三次产业比例为8.4:63.4:28.2。
    工业经济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44.7亿元,同比增长3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6.3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同比增长38.6%,增幅全省第一。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焦、电、化实现增加值108.9亿元,比上年净增20.5亿元,增长37.2%。扎实推进“抓大扶小”工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户,比上年净增6户,资产总额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6户(新增10户),纳税超亿元企业达到4户;有4户企业进入全省规模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强,3户企业进入全省规模上企业利税50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1 838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洗煤1835.2万吨,增长14.%;焦炭529.5万吨,增长34.1%;发电量76.O亿度,增长38.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27.3%,比2003年增长168.9%,年均增长17.9%;实现税收23.7亿元,同比增长7.2%。
    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总播种面积达16.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9万公顷,粮食产量6.4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业特产之乡建设扎实推进,棚室蔬菜、白瓜、万寿菊、滑子蘑、烤烟、北药等特色经济作物普遍丰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8%,畜禽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生猪、牛、羊、禽存栏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分别达到17.3万头、4.9万头、11.3万只、271.7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5万吨,增长1.5%。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转移劳动力7.98万人、创收3.82亿元。
    第三产业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 418.01万美元,同比增长20.8%,增幅居全省第2位,出口产品主要是松果、荞麦、白瓜子、小型农机具、家具、生铁、锯材、床垫、干豆、钢材、鞋帽等400余个品种,进出口国别主要有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以色列等90余个国家和地区。金融业整体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较快增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制定出台了支持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政银企会商网络平台”,成功与韩国产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1.5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各项贷款余额126.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亿元,增长38.4%。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5.4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比上年增长50%,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57.3亿元的依七高速、鹤大高速七台河段、七勃公路改扩建、庆云变电站、九龙水库、汪清水库消险增容等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最大、数量最多、进度最快的一年,终结了七台河没有自建高速公路的历史。工业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3.4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4%,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产能和税源主体。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千万元项目82个,到位资金27.8亿元。
    财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8.5亿元,同比增长18.3%,人均财力跃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4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28.3%。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8.8%、32.2%、15.4%和83.7%。工商税收实现37.8亿元,增长14.2%。
    城乡居民收入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 695.8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562元,比上年增长11.5%。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2.4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增长17.7%。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进一步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及教师津贴补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达到6 789.53元。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刺激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品价格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民生
    全年用于支持社保和就业资金8.3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9.3%,是“十一五”以来民生投入最大、惠及人数最多的一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零就业家庭专项援助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行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713万元,减免税费304万元,免费培训2.6万人,新增就业10 5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1.2个百分点。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重点优抚对象、遗属和“三无”人员、农村医疗救助、城市低保户供热、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将11 083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新农合参合率达96.75%。投资2.7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4 610户,超省下达计划2 010户,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125户,建设城镇廉租房604套。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8亿元,开工面积52万平方米,三个住宅小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这些惠民工程使2.8万余户、近8万人受益。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最佳年活动”,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2%、46.4%,地方煤矿杜绝了3人以上死亡事故。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信访维稳资金,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百日会战”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扩建5所学校,七台河技师学院挂牌成立,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普查和鉴定工作。三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入新阶段,先进实用技术在循环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宝泰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合作。城乡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改造扩建8所医院,新建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为群众购买18项公共卫生服务,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甲医院,市区农村卫生所全部实现标准化,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甲型HIN1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七台河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8枚,投资1.2亿元的体育会展中心开工建设。社区建设全面加强,4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对外开放
    会展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七台河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以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为目标,积极扩大对外交往,组织市属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搭建各类经济技术合作平台。组织14户企业赴北京、青岛、烟台、杭州、福州等地举办产品项目推介会,签订订货合同近4 000万元。组织本地企业参加了第20届“哈洽会”、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中国(绥芬河)名优产品展销会,加强了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扩大了企业营销的国际、国内市场。成功举办了第2届中国·七台河家具节暨家居文化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参展企业和经销商400余家,签约额26亿元。举办了首届中国·七台河矿山物资交易博览会,86户企业参展。积极承办各种体育赛事,承办了国际乒乓球男子争霸赛。开通中国七台河至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路,首次以外国城市命名了道路。先后赴山西等5省6市考察学习,与阳泉结为友好城市,与东北东部20市(州)结为区域合作城市,城市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