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海林市

  市委书记:马 里 1964年6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12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单永军
    市长:李伟林 1962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2007年7月任现职。
    副市长:陈凯旋 周亚东 高 峰 李吉民 魏芝红(女)
    市政协主席:张守发
    【概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之美誉。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总面积8 8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7万公顷。总人口44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01‰和1.24‰。自然资源富集,森林覆被率72.4%。有中草药200余种,盛产野生食用菌类、野果、山野菜100余种。已探明金、铁、地热等金属非金属矿产36种。水能总蕴藏量560万千瓦,占黑龙江省已规划总量的50%。风能蕴藏量达80万千瓦。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佛手山3个国家森林公园,有东北虎林园、解放军“八一”滑雪场、莲花湖、商周时期群力岩画、清代宁古塔将军驻地遗址、杨子荣烈士陵园等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8亿元,增长16.5%,总量居牡丹江市6县(市)之首。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0 117万元,增长43%,总量列居牡丹江市6县(市)第一、全省第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增长46.7%。境外到位资金完成2 681万美元,增长319%,占牡丹江市总量的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2.2亿元、41.9亿元和4.3亿元,增长67%、57%和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 581元,增长18.7%。
    新农村建设
    举全市之力做强食用菌产业,食用菌总量由3.2亿袋增加到5.4亿袋,拉动农民人均收入3 600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猴头菇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甜叶菊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西洋参和五味子生产基地。北味公司晋升为省级龙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率、劳务经济总收入保持全省领先。以“两区四带”为着力点,投入2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农村文体场所建设率、村屯环境达标率分别达到97%、90%、85%和80%。改造农村泥草房8.1万平方米,1 290户农民喜迁新居。圆满承办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现场会,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并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先进市称号。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资金投入达到16亿元。人民广场、互通区广场完成一期工程。新建、改造5条街路,建设57条硬质化巷道。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续建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29.2万平方米,开工71万平方米,竣工31万平方米,居全省县级首位,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全方位绿化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1.4万棵大树进城,建成区绿化覆被率达到34.5%,新造林地0.32万公顷,被评为全省园林建设“十佳县”、造林绿化先进市。立体式亮化街路广场、单位楼体和城市标志物,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拉动效应凸显,旅游业全口径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40%。城市管理规范有序,城市规划科学严谨,城市面貌整洁靓丽,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城,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全年引进项目1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项目质量年”为载体,举行“双六十”活动,共签约、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61亿元。5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亿元,超过年度计划。重大项目推进有力。林海供水工程、威虎山风电场、海浪和红旗风电场正式开工,小锅盔风电场投产发电。总投资102亿元的25座水电站全部确定投资主体。龙头山、板桥电站完成主体工程。海林市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电开发建设先进集体,被牡丹江市政府授予大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标兵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工作通过省“双高普九”初检,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子荣小学、幼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高考成绩连续7年居牡丹江市首位。为全市123个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新发现及复查文物遗址437处。全年开展“三大系列”文化活动109场次,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提升。承办并参与省市体育赛事9项,获奖牌70余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奥运突出贡献奖,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卫生、计划生育、科技、审计、统计、司法、民族宗教等工作全面进步,新农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国检验收,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开展慈善捐助、“一帮一”扶贫解困等活动,启动创建全国平安县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园区建设】
    全年融资2.9亿元用于开发区建设,完成征地91万平方米。“五路、一水、一电、一讯”工程顺利竣工,“九纵四横”路网框架全面形成,园区实现12平方公里全配套。物流中心综合办公楼完成主体工程,物流基地试运行。与台升国际集团合作,启动规划中央商务区,俪涞酒店建设进展顺利。引进瑞华相框、中乌抗肿瘤制药、兴家木业等产业拉动型项目,牡丹江大学实训基地落户园区。开发区新建、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11.8亿元。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工作进展顺利,已报国务院待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