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书记:宋希斌 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单增庆 刘文波
人大工委主任:周玉环(女)
副主任:徐建荣(9月退休) 段忠利
行署专员:单增庆 1960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2009年10月任现职。
副专员:李廷祥 王金满 王怀刚 徐守乐 吴玉波
政协工委主任:岳 君
副主任:赵广君 夏静媛(女)
【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位于东经121°12′~ 127°00′、北纬50°10′~53°33′。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是祖国最北部的行政区。大兴安岭地区辖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3个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4个区。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与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实行政企合一体制,辖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西林吉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10个林业局。全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政区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属黑龙江省行政区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8.1%;属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21.9%。全区总人口526 096人,人口出生率5.35‰、死亡率6.27‰,人口自然增长率-0.92‰。全区已发现矿产40余种,矿产地571处,探明储量的矿藏14种。大兴安岭地区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余种。鸟类16目40科250种,兽类6目16科56种,鱼类17科43种,两栖动物2目4科7种。山产品主要有越桔、都柿、松子、榛子、蕨菜、木耳、蘑菇、黄花菜、猴头、兴安蔷薇等。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 4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增加值是“十五”期末的1.5倍。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4 87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 505万元,增长32.3%,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收入是“十五”期末的2.7倍;一般预算支出209 562万元,增长35.3%。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和教育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03.8%、84.2%、80.6%、72.1%、27.8%、15.2%。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粮食总产量353 506吨,比上年增长20.2%。实现林业产值236 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木材产量2 208 609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37%;实现木材采运产值13.55亿元,比上年减少11.42%;完成更新造林15 760.9公顷,育苗47.5公顷。畜牧业总产值实现53 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2%;拥有农用拖拉机10 013台,比上年增长3.09%。化肥施用量(折纯)8 214吨,比上年增长37.73%。农村用电量1 08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6%。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2 975万元,比上年增加75 767万元,同比增长23.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220 072万元,同比增长15.6%;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112 903万元,同比增长43.7%。木材加工业完成产值156 021万元,比上年增加32 732万元,同比增长21.1%;非木工业完成产值176 954万元,比上年增加43 035万元,同比增长2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 658万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利润总额13 542万元,同比增长1.1倍;完成利税30 106万元,同比增长71%。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完成产值94 267万元,比上年增长39.6%。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5 933万元,同比增长60.2%,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 022万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投资规模是“十五”期末3.4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279 728万元,同比增长90.5%,占城镇投资比重76.8%。民间投资完成84 294万元,同比增长6.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0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9个、投产项目12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2.2%。新增固定资产132 374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6.4%。
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0 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增长速度居全省第4位。县以下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全年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 273万元.同比增长11.3%。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28 687万元,同比增长19.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9 118万元,同比增长25.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6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业
全区进出口总值完成2 045万美元,增长17.4%。其中,出口完成1 577.4万美元,下降7.8%;进口完成467.6万美元,增长14.4%。全区境外采伐完成50.02万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在外劳务人员1 840人,下降5.2%。全年接待旅游者1 469 540人次,比上年增长117.72%;实现旅游业收入124 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03%。
交通和邮电业
全区完成公路货运量618万吨,同比增长7.1%;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02 44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0.2%;完成公路客运量138万人,同比增长17.9%;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17 89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0%。完成民用航空货运量331吨,同比增长1.5倍;完成民用航空客运量7.5万人,同比增长2.1倍。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10 194万元,同比增长11.1%;通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 474万元,同比下降3.4%;移动电话用户29.2万户,同比增长5.0%;本地电话用户13.1万户,同比下降16%;国际互联网用户4.9万户,同比增长28.9%;特快专递完成16.2万件,同比增长17.4%。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477 274万元,比年初增加201 252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82 215万元,增加54 029万元;储蓄存款余额915 364万元,增加92 07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 854万元,比年初减少9 31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5 351万元,增加21 14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6 902万元,增加81 168万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53 502万元,比同期减少5 507万元。全年保费收入52 72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收入4 826万元,增长5.7%;寿险收入47 899万元,增长8.4%。全年赔付额16 116万元,比上年下降28.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 393万元,增长109.2%;寿险赔付金额12 723万元,下降39.1%。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有普通中学37所,招生8 508人,在校生25 479人,毕业生8 770人。普通小学73所,招生3 299人,在校生22 973人,毕业生4 946人。幼儿园49个,在园幼儿4 790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1 432人,其中专科1239人、中专193人。学年末在校学生3 650人,其中专科3 116人、中专534人。研究所从业人员138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3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1 980.1万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4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4%。有线电视用户43 680户,比上年增加180户。全区有卫生机构2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 501张,卫生技术人员3 1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 348人、注册护士1 09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全区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65个。2009年全区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获46枚金牌、28枚银牌、25枚铜牌。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272元,比上年增长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 264元,增长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 339元,比上年增长15.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4 022人,同比下降2.2%。其中,在岗职工82 005人,同比下降1.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 460元,增长9%。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 7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22.3万元,比上年增长40.4%。拨付救济、救灾和低保资金到位额9 528万元,比上年增长77.6%。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89个项目,其中六大接续产业项目65个,占项目总数73%,矿产开发、绿色食品、木材精深加工的引资额居六大接续产业前3位。引进生物质发电项目、CDSN脱硫制生产项目、方便面生产项目等新型产业项目和绿色食品加工项目18个,投资额2.99亿元,引资额2.68亿元,到位2.64亿元。其中,在第20届“哈洽会”上签约经贸合作项目30项,签约总额35.25亿元,签约总额比上届增加6.03亿元,占全年签约总额91%。在“知识青年赴大兴安岭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签约旅游产业项目4个,知青企业家累计投资7亿余元。2009年,全区实现招商引资30.6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完成年计划102.3%,同比增长43.8%,超出省定指标2.6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72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0%,同比增长2.9%: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2 045万美元,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
【劳动保障】
截至11月末,全区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115.8%:援助就业困难对象2 638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50人2 821万元,分别完成省下达指标170%和282.1%:运用“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扶持509人自主创业;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23万人1 702.94万元。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作用,累计培训劳动者1.31万人次,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后就业率100%,再就业培训后就业率96.3%。全区减征失业保险费680万元,认定困难企业30户,支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6 501万元,惠及职工4.06万人,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全区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2万人、27.7万人、8.21万人、8.54万人、7.65万人,征缴“五险”基金6.95亿元,及时足额支付各项保险待遇7.2亿元。1.62万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