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2010年常委会议
(1)省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议2010年1月22—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王利民副主席、洪袁舒副主席分别主持会议,王巨禄主席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各专门委员会2009年工作报告,听取十届三次会议有关事项的说明,听取关于十届三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听取关于十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听取省委组织部有关人事问题的说明,听取省委统战部有关增补委员的说明。会议通过十届三次全体会议议程、日程,通过十届三次全体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通过十届三次全体会议小组划分原则和召集人名单,通过十届三次全体会议选举办法和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会议通过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确定报告人,通过十届二次全体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确定报告人,通过关于对履行职能优秀委员的表彰决定。会议还审议通过有关人事问题。(2)省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议2010年1月2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王巨禄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十届三次会议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草案),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问题;审议通过十届三次会议决议(草案)。(3)省政协十届十次常委会议于2010年7月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孙尧副省长代表省政府通报了近年来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情况;孙东生副主席作《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研报告》,省社科院院长曲伟等4名常委和专家作大会发言。会议还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王巨禄主席作总结讲话。会议在肯定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后,提出黑龙江省主要面临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外向经济相对滞后、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不足、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四方面的矛盾和挑战,并从6个方面阐述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及国家一系列“促转变”的政策措施为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的难得机遇。会议提出,黑龙江省应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会议建议从5个关键方面寻求突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黑龙江省由商品粮大省向农工业强省的根本转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进对俄经贸合作为突破,提升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能力。王巨禄主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内在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长远、方向和路径、全局和战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精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后做出的正确判断,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黑龙江省资源型采掘业企业多,传统产业企业比重大,其中不少企业耗能高、污染重,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因此,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任务重,而且顾虑多、难度大。全体政协委员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言献策,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要正确把握现实和长远、外延和内涵、必然和可行、传统和现代、保护和开发、积累和分配的辩证关系,抓住重点,找到平衡点,选好切入点,要深入调研,科学判断、深思熟虑地提建议和意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十分复杂的实践过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成是衡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发展有无战略眼光的重要标志。各级领导干部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财政、税收、资金和体制机制创新上给予应有的支持。在全面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时,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都要相应承担各自应有的责任。要讲长远、立大志,坚定不移地遵循客观规律,既要讲速度和效益,又要讲社会和谐,从而共同为加快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心竭力。(4)省政协十届十一次常务会议2010年9月2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王巨禄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协商讨论推进黑龙江省城乡—体化发展问题。于莎燕副省长到会通报了黑龙江省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情况,赵雨森副主席作题为《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路》的调研报告,农工民主党省委、中共双城市委、齐齐哈尔市政协、绥化市政协分别作大会发言。此次常委会议在会议形式上有两点创新:一是会前组织与会的常委和黑龙江省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哈尔滨新发展战略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视察;二是邀请全省的县、区政协主席参加本次会议。会议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我国已进人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农业不应再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改变二元分割局面、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会议分析了黑龙江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矛盾、困难,从政策上建议把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级试验区,并且要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容,实施一整套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建议国家财政设立粮食主产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基金,每年可按出省0.5公斤商品粮1元钱额度拨付,专款专用于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县域经济;建议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样,实施耕地保护工程。王巨禄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而伟大的建设工程。黑龙江省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任务繁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农业的比重过高,区位优势不明显,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因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真正要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律,认清乡村和城市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两个不同又紧密联系的主体社会形态。城乡一体化说到底是要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权利和义务达到一律平等,实现去差别化,经济上各种要素在城乡应该同质同价自由流动,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应当公平享受,城乡的规划、建设、服务和管理应当统一。从全国试点和先行地区的情况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应该在土地的利用问题、就业和创业问题、产业发展问题、深化改革等问题上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王巨禄主席强调,城市化需要好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需要大量的工作跟进从而不断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全体政协委员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界别合作的优势,认真分析借鉴国际国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建言献策中用历史的前瞻性眼光和唯物辩证方法,展现出更多的聪明才智,以实际行动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