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在2009年采取以“工程式”的方法推进实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上,2010年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八项工程”。(1)实施政令保畅工程。政令保畅工程重点抓五项工作:一是扩大内需项目监督检查。共检查扩大内需项目6 796个,整改问题247个,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08件。对全省19个公路重点工程和5个高速公路建设招标履约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60个概算总投资136亿元的工程项目招标实施全过程监督,实现了招标零投诉。二是监督检查民生项目。将3 313个民生项目按区域划片,整合省、市、县监督检查力量,深入13个省直部门和17个市、县检查27次,通过挂牌督办、责任约谈等方式落实整改。对“三棚一草”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下发整改通知书198份,节约补偿金3.2亿元。三是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排查工程建设项目5 002个,发现问题l 338个,立案1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6人,移送司法机关90人,制定完善909项法规制度。四是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工程进展情况、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情况等进行督察,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五是对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了绥化市庆安县“5?23”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鸡西煤业恒鑫源煤矿“7?31”重大水害事故等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32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13人。(2)实施作风建设五项工程。一是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下发《2010年全省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意见》,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全省开展机关作风检查280余次,发现问题2 000余个,查处党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655个,对441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和处分。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召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会议,改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二是开展效能监察。精简行政审批(许可)500项,行政审批(许可)办理时限压缩41%,受理效能投诉314件(次),在街道社区、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省政府投资1 489万元在省纪委监察厅建立公共资源“四要素”市场和煤矿“六证”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对权力行使即时监督,发现疑似违规问题967项,相关部门对其中的862项进行了处理和整改。三是专项治理送礼送钱、收受礼金不正之风。立案185件,涉案金额601.5万元,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72人。四是专项治理“小金库”。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清理“小金库”704个,涉及资金9 914万元。五是制止奢侈浪费。全省党政十部因公出国(境)经费、团组和人员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23.7%、315%、42.4%;省直机关压缩各类经费3 752万元。(3)实施纠风护民八项工程。一是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共涉及项目514个,涉及金额200余亿元,查出问题88件,追究21名相关人员的责任。查处土地承包、流转、征收和征用拆迁中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 495件;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案件128件,责任追究79人;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问题2 070个,涉及金额1 433万元。二是开展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全省60%的地区、932家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金额69亿余元,占医疗机构用药总金额的92.2%。三是治理教育乱收费。全省累计检查中小学校8 072所、高中414所、高校10所,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141件;查处乱收费问题106个,涉及金额399万元,已清退107万元。四是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抽检22个品种、2 200份样品,合格率85.9%,强化许可管理、严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加大对学校食堂监管力度、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资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打击制售假药劣药和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行为,全省共受理群众举报l 163件,立案查处349件,打掉制假售假黑窝点129处,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8人。五是减轻企业负担。全省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共检查企业15 416个,解决价格问题2 035个,减轻企业负担2亿多元,查处涉企收费案件554件,违价金额3 458万元,实施经济处罚3 308万元,取消证照费、契约丁本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16项,涉及金额2亿元,其中技术监督部门收费平均降幅15%,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600多万元。降低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6项,涉及金额9 800万元。六是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的监管。对23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进行了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全部合格。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等10个市地救灾救济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了督察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报道。七是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全省共清理136项,节约经费5 509万元。八是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全省继续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各级参评部门共出台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23 941条,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54 269件,整改问题2 136个。省“行风热线”变周播为日播,增加“百姓话题”、“行业风采”、“政策解读”、“热点追踪”四个栏目,完善两台、三报、两网、一队伍的八大监督载体,即省电台、省电视台的“行风热线”节目,《黑龙江日报》“纠风直通车”专栏、《黑龙江农村报》“纠风护农”专栏、《生活报》“纠风进行时”专栏,黑龙江纠风网、龙江政府收费公示网以及由省、市、县、乡、村5 000余人组成的五级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形成立体监督网络。省级“行风热线”播出40期,58个部门82次走进直播间,受理群众咨询投诉问题3 923个,办结3 765个,办结率95.9%。各市(地)县(市)“行风热线”播出1 709期,参加部门2 446个,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8 387件。已办结16 942件,办结率92.1%。(4)实施促廉从政四项工程。一是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下发《中共黑龙江省纪委关于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分层分岗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领导干部等7个层面的干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性党风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以王天辉、滕延才、乔洪涛、文强等典型案例为教材开展“每季一案”警示教育,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兴胜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玉宵的先进事迹为教材开展示范教育,总结推广鸡西、哈尔滨深化廉洁从业教育的经验,推进国有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廉政从业教育。二是宣传执行《廉政准则》。落实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来黑龙江省视察时的指示,以省委名义下发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意见及分工方案,在省电视台开办《廉政聚焦》专题节目,拍摄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准则》“52个不准”情景短剧,开展了网上答题、书法竞赛和“对照准则找差距、遵守准则做楷模”主题实践活动,向省、市领导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印发249份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重要提示。三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省各市(地)开展廉政文化优秀成果巡展,以省工商局、省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为示范点,召开廉政文化进机关现场会,开展了评选廉政文化“十大精品”、“百名廉政文化创作人才”活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哈尔滨市创建廉政文化基地。四是加强党内监督。对411名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全省有23 643名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有52 316名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全省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7 452人次,对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11 067人次、诫勉谈话1 414人;省委巡视组对3个市(地)、24个县(市、区)进行了巡视;在10个市(地)2个县进行党内监督试点;协调省委组织部制发《关于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办法》,并在省属国企、学校、医院、街道社区、县(市、区)、农村6个层级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工作。(5)实施源头治理三项工程。一是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省纪委监察厅成立了制度建设专项工程推进组,集中精力推进落实。全省共清理近30年来制定出台的法规制度19 910件,保留11 252件,修改5 414件,废止3 244件,建立完善制度5 821件。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下发《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中常见问题解答》等文件,深入省直部门和市(地)进行面对面指导170余次,解答解决问题700余个;在省直部门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执行年“活动,由专人督办权力运行的公开公示、网页设计和技术指导,43个参与单位在门户网站设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专栏”并与省政府门户网站互联互通,方便了群众的查寻、搜索和监督。省纪委监察厅于6月、11月对省直50个开展规范权力的部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行权项目194个,进行测试700余人。三是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开展了林业、煤炭等领域预防腐败的调查研究,省委书记吉炳轩在调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在林业、煤炭行业进行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试点工作。在全省继续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和政务、厂务、村务及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司法、金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6)实施基层建设乏项工程。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承办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协调省农委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工作,进行清产核资、录入数据、建立台账后,建立起全省统一规范、监管适时、功能完备的省至村五级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在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的8个县104个行政村进行五层级管理试点工作。指导市(地)加强乡镇纪委和纪检监察工作室建设,开展政策落实、科技致富、帮贫解困、矛盾化解“四进农村”活动。述职述廉等廉政制度向农村基层延伸。全省有2 015名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双述双评”,4 995名乡镇、村主要领导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对350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1 944名村干部进行了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 511.6万元。对大庆市开展双述双评、海林市村设纪律监督组、通河县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做法进行交流。二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以近年来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发生的重大反腐案件为教材进行警示教育。联合国资委查出一批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有关规定的案件。对各市(地)和国有企业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互查,加强对重要经营领域和有关管理环节的效能监察,促进了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全省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设立纪检组织,推广了哈尔滨市设立社区纪委、鹤岗市设立派驻中心社区纪工委、大庆市成立社区纪检小组的做法。(7)实施惩治腐败三项工程。一是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集中查处干扰、阻碍影响“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实施的腐败行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 8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 16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06人。查办商业贿赂案件218件,涉案金额2 523万元。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54亿元。省纪委查办省森工总局原局长刘忠敏、省旅游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郑志起、省农村信用联社原副主任于延年、省龙粮集团原董事长国文庆违纪违法案件。二是健全腐败问题发现机制。通过实行专项举报、网上举报、廉政访察、巡视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等办法拓宽案源渠道,把网络举报网站、12388举报电话等资源整合,建设信访接待大厅,强化网络受理、办理、督办、回复、查询程序管理,健全外网办理、内网受理、外网回复的网络举报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信访举报工作网络化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办案程序、办案回访、办案工作考评、办案人员持证上岗等19项制度。建立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复查复议等部门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工作运行机制。召开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下发《工作规则》。推进案件审理工作质量标准化、审理案件程序化、审理工作制度化、文书档案规格化建设,开展“审理助辩”和“证据公开”试点。(8)实施能力建设工程。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继续开展“创新创优,争做党的忠诚卫士和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廉政准则》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学习型机关考评、党员干部“述学评学考学”等制度。省纪委监察厅召开委厅机关学习《廉政准则》体会交流会。分两批开展“看项目、议发展、促服务、强保障”学习调研活动。全省考察任免干部95人次,其中机关24人次,市(地)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班子22人,派驻机构47人,党组纪检组、监察室2人。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14名厅级干部的提职交流工作。召开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加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举办全省办案人员执证上岗培训班,培训103人。增加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编制632人,落实县级纪委书记职务排序、班子成员职级和办公经费、装备设施保障政策。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各种教育培训6 087人次,有70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挂职锻炼,有256名纪检监察干部提拔交流到处级以上岗位。各派驻机构向驻在部门提出书面建议325个,协助部门解决纠风治乱等问题216个。 (樊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