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0年,全省各级团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工作大局,狠抓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定的青少年思想“铸魂”工程、团建创新工程、青少年权益保护工程、农村青年致富成才行动、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少年美好家园建设行动和“三国五方”青年组织领导人、青年企业家龙江行活动7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省团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加注重围绕大局、突出重点。针对共青团资源有限的实际,坚持把团的工作置身于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的大背景之下来定位,抓住党政的焦点、青年的热点和团组织可为能为的着力点,实事求是地确定6~7项重点工作任务,并设计“规定动作”、明确具体目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改变了贪大求全、全线出击、层层加码、基层疲于应付的局面,解放了基层的手脚,使各项工作在基层得到了有效地落实,确保了全团目标一致、步调统一,显著提升了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局中的参与率、贡献率和认同率。更加注重项目推进、合力攻坚。建立“领导负总责、部门担责任、层层有任务、人人有分工、阶段有督导、进度有考核”的项目化推进模式,确保工作推进中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责任具体、要求具体,形成了层层抓推进、全团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强化“集中智慧出精品、形成合力创品牌、攥紧拳头打硬仗”的理念,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最大化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全团合力求突破的良好工作局面。特别是在希望小学援建、“两新”组织团建等工作中彰显了合力攻坚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面向基层、破解难题。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理念,把心思用在基层,把工夫下在基层,把资源最大化地向基层倾斜。通过开展“干部驻点”、“包县驻乡”、“双岗双责”等活动和建立专职团干部基层联系点等措施,把干部直接派到基层一线,与基层的同志并肩作战,使团的各项工作在基层扎根落实,用基层的活跃带动全局工作的活跃。同时把创新作为破解工作难点的根本途径,设立“全团创新奖”,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推广基层创新成果。“关注48个生活细节”教育活动、人大代表青少年事务代表小组、“双岗双责”活动、推进“两新”团建的相关做法都是全团首创工作,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典型范例。初步建立推进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创造性地建立“N+X”工作督察推进机制,每年重点工作任务确定后制定下发督察方案,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工作月报、事项催办等相关督察制度,提高了工作的落实效率和效果。完善团的领导机关对所辖团组织的领导班子的协管机制,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班子建设,全团的系统意识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建立市(地)团委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市(地)全年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营造了全团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1)扎实推进全省团的重点工作。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和骨干作用,以抓好示范社(会)为牵动,努力提高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水平;以壮大青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建设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在农业科技普及推广方面的先锋和骨干作用。组织开展全省“十行业百工种”青工岗位技能大赛,149名青工通过大赛晋升为高级技师,营造了广大青年工人踊跃学技术、比技能的浓厚氛围,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人力支持。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组建青少年植绿护绿服务队,共营造各类林地0.67万公顷。组织青年志愿者10万余名,在全省819条街道和1 126个社区开展白色垃圾清理整治志愿服务行动。成立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社区平安、禁毒防艾等五大领域平安志愿者队伍,在“平安龙江”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邀请俄罗斯、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及其他省的青年组织领导人来黑龙江省进行交流访问、经贸考察、项目洽谈,引进到位资金7.5亿元,在增进友谊、加深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服务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做好教育引导青年工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全省各高校全年共轮训大学生骨干1.3万余名。“关注48个生活细节”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覆盖全部城市小学和70%的农村小学。广泛开展“红领巾?太阳花”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员争当“四好少年”的氛围日益浓厚。以黑龙江青少年网改版升级、龙青手机报订阅群体不断扩大、新华网龙青频道开通和青少年动漫精品不断涌现为标志,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对青年文化的引领。努力做好服务青年工作,在全省13个市(地)举办100场青年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着力扩大青年就业见习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全年新建各级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69个,2万余名青年到基地见习。以独立、合作、承接等多种方式落实培训资金和培训机构,全省团组织全年共培训青年农民2万余人。积极利用政策,与妇联等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合作,在担保方式和贴息政策上实现突破,为农村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2亿余元,为城市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1.6亿余元,建立青年创业基金,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与省发改委、省人保厅联合开通全省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平台,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具体服务。推动780个青年志愿者组织与831所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帮扶农民工子女近12.3万名。努力做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创造性地在各市(地)建立由五级人大代表组成的青少年事务代表小组,推动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专项行动,摸清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和底数,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稳步推进“未保委”和“预防办”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及“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维权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全省各级团组织合力突破“两新”团建瓶颈,建团总数达到3 870家,比年初翻了近两番。开展团的机关干部驻点、“包县驻乡”、“双岗双责”等指导服务基层的联系点活动,取得了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有效活跃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多家媒体的深入报道。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全省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实现全部建团目标。(2)努力完成各项阶段性重大工作任务。继续推进“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筹资5 000余万元援建的112所新希望小学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省委书记吉炳轩对“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小学援建工作多次作出专门批示,并出席在宾县亿阳希望小学举行的竣工活动。召开省青联第十一届全委会和省学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未来五年青学联组织的发展方向,选举产生青学联组织新一届领导机构。积极动员全省青少年踊跃参与抗灾救灾活动,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为西南旱区和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近500万元。组织成立青年“抗灾保种”志愿服务队390余支,帮扶春种面积超过30万公顷。圆满完成第2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第16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志愿服务任务,顺利启动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当龙江发展先锋”为主题,以“八创八争”为主要内容,在全省共青团系统和广大团员青年中启动开展“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各级团组织更好履行根本职能,带动团员青年踊跃投身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中,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3)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继续深入推进传统品牌性工作。积极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向城镇交通、社区医院、各级学校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拓展,更好地发挥了青年文明号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扎实开展全省青联委员和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服务了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扎实推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工作,黑龙江省有两个参赛团队荣获银奖,团省委荣获优秀组织奖。继续稳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年共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172名,充实全省县、区团组织的工作力量。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募集善款405.96万元,资助农村籍家庭特困的高校新生1 426名,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贫困学生的浓厚氛围。以全省共青团工作课题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并首次正式出版优秀调研课题成果集。继续开展“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共青团员”、“五四红旗团委”、“优秀青年志愿者”、“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切实发挥了先进典型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青少年研究、青少年文化出版、青少年宫建设等团属各项事业也在继承和改革创新中实现了长足发展。 (李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