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固边
工作层次、规划部署由边防主抓向党政领导转变。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军警民共建共育领导小组和省公安厅党委相继下发指导性文件,持续推动总队和8个支队、14个边防大队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程,6个支队、20个边防大队主官进入同级公安局班子,173名派出所领导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标志着爱民固边战略已经由单一部门部署向党委政府领导深化。帮扶群众、化解矛盾由警种行为向部门联动转变。通过与省民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在边境地区联合开展对各类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工作的通知》,在全省普遍建立“2+1”、“2+1+1”联动机制,边防民警与民政干部一道开展走访、帮扶、救助活动,累计走访群众230万人次,结成帮扶对子1 049个,解决医保、低保、就业、就医等问题3 226件,做好事、办实事1.2万件。联动行政、司法、行业管理、群防群治等部门、组织,逐级健全矛盾纠纷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开展排查、回访、处置工作,2010年共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33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 442起,调处成功率97%以上,边防辖区警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维护稳定、治安防范由以我为主向全民参与转变。编辑制作《爱民固边暨群众工作知识手册》,大张旗鼓地开展群众工作练兵,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广大民警与群众水乳交融,群众参与边防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群防群治组织达到6 181个13.6万人,实现了村村有联防队、治安员的目标,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更加平稳。在1 408个行政村(社区)中,有524个实现“零发案”、599个实现“零纠纷”、1 328个实现“零上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8%以上。服务发展、巩固政权由一般支持向主动融入转变。全省部队主动将369个治安秩序混乱、矛盾纠纷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滞后的行政村(社区)纳入爱民固边模范创建范畴,治安普遍保持良好状态,81个村成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动811名责任区民警兼任1 370个行政村(社区)的村官,全方位融入辖区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为边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总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30个模范村(社区)被评为“省级爱民固边模范村(社区)”,20名个人被评为“省级十佳民警村官(社区民警)”。社会影响、工作效果由各界关注向广泛认同转变。各边防支队稳步推进“五大工程”,狠抓“十个深化”,爱民固边战略成效显著。鸡西边防支队联合驻地相关部门召开“模范村创建联动会议”,引入社会力量,加大创建力度,有5个模范村被省精神文明办、省新农村办评为“特色模范村”;黑河边防支队在民警任村官、困难儿童纳入救助体系、群众对民警满意率等三个方面达到100%;大兴安岭边防支队北极边防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并依托洛古河夫妻警务室,有力助推了模范村创建活动;双鸭山边防支队长期帮扶辖区困难儿童,边防官兵的感人事迹在驻地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牡丹江、鹤岗、伊春边防支队“四进”工作实现100%的目标,开创了警政合作的新局面。2010年9月29日,成功举办“总队新时期群众工作报告会”,近300名省、市、县党委政府和省直厅、局、委、办、军、警、群团组织主要领导出席,8 000余名群众、官兵收看报告会,100余家中央、省、地、市媒体争相报道,集中展示了总队在爱民固边工作推动下日益融洽密切的警政警民关系。在2011年部局党委扩大会议上,黑龙江边防总队有9个单位、19名个人被评为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先进集体”和“群众工作先进个人”。“爱民固边”战略已经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认同,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