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2010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0 23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 812.6亿元,同比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001亿元,同比增长19%。进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7.1%。地方财政收入1 073.3亿元,同比增长21.2%。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9.8:37.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3.1%和31.9%。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 302.3亿元,增长6.2%。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登上500亿公斤新台阶,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二个超千亿斤省份。畜牧业稳步发展,实现产值965.8亿元。第二批1 008个新农村试点村(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第二产业增加值5 100.1亿元,增长14.4%。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取得新进展,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 509.9亿元,增长13.7%。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 003.5亿元,增长15.2%。服务业发展较快,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公共服务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 832.6亿元,增长11.6%。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等50个科技成果重点推广专项进展顺利,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实现2.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目标。 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  深入实施投资拉动和大项目牵动战略,省重点推进的300个大项目和市长(专员)负责推进的122个产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居民消费持续较旺。大力改善民生,积极落实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品市场高位平稳增长。通过采取保供稳价的措施,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供需调节和价格监管,较好地稳定了价格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3.9%。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实现了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全省统一价格,60%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88.5%的集体林完成了产权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对俄投资合作规模。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试运营。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255亿美元,增长57.1%。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27.6亿美元,增长9.9%。 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明显增强,民生进一步改善  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56.5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 210.7元,同比增长19.3%。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7%。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15个试点单位参保率达到85.5%。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人数达到261万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实现乡乡都有文化站的目标。群众就医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急诊次均药费和每床住院日均费用降幅超过20%。启动实施第五批7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近30万农户受益。“三棚一草”改造和“三供两治”工程进展顺利。“三棚一草”改造完成投资742.9亿元,惠及城乡居民71.9万户。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66.2亿元,开工建设19万套。“三供两治”工程完成投资170.4亿元,开复工建设348项。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松花江干流生态环境明显恢复。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13万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万公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0年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情况总体良好,社会秩序稳定。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