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工程”建设
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 粮食播种面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达到501.3亿公斤,同比增长15.2%,提前实现千亿斤产能目标,成为全国第二个粮食总产突破千亿斤的省份。开工、续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128项,落实投资140亿元。新组建1 000万元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37个,大农机装备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00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7.33万公顷。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1.4万栋。建设万亩以上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533个,辐射带动面积466.67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1 00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场)全面完成任务,22个乡镇实现集群式发展,5条示范带基本成型,3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示范作用凸显,全省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呈现快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 999处,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泥草房22万户,建设面积l826万平方米。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44万个,养殖小区发展到3 700余个。第二批1 00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示范村300个,实施项目580个。
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 实施产业项目4 542个,同比增长15.4%。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32个,同比增长38.6%;完成投资1 398.7亿元,同比增长31%。新开工项目3 772个,同比增长18.7%;完成投资2 015.9亿元,同比增长42.4%。投产项目3 400个,同比增长9.7%,其中投资5 000万元以上项目1 123个,同比增长45.8%。在重点工业项目牵动下,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 737.2亿元,同比增长41.7%,创历史新高。重点推进的100个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6.8亿元,有13个项目建成投产、58个项目复工建设、29个项目开工建设;100个传统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5.5亿元,有18个项目建成投产、54个项目复工建设、28个项目开工建设。
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覆盖全省、联结周边、畅通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现出轮廓。在公路建设上,全年交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1项661公里、农村公路1.27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9.3%。在铁路建设上,宾西至成高子铁路、哈大客专省内段主体工程等3个项目竣工,哈齐客专、哈西客站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在民航建设上,哈尔滨机场机坪和除冰坪扩建工程完工,抚远、加格达奇和五大连池机场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在水运建设上,黑河港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抚远港莽吉塔港区、黑瞎子岛客运码头和抚远水道整治等工程开工。截至2010年末,全省公路“三年决战”规划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1 100亿元的76%。全省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559.5亿元。公路水运建设开工建设和续建37条公路、3个港口及航道工程项目。农村公路全部按计划开工,完成投资412亿元。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和续建8条铁路、2个铁路站场、1条城市轨道项目,完成投资145.5亿元。哈尔滨机场扩建项目完工,完成投资2亿元。
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7.1%;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20%,比“十五”末提高5.8个百分点。改造大型专业批发市场7个,建成区域性商品配送中心46个。建立省级猪肉储备制度,与海南、山东等省签订蔬菜购销协议,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引进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等世界顶级旅游企业,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83.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5%和35.9%。
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 坚持以“百镇”建设为重点,以12个旅游名镇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省县城以外小城镇建设投资81亿元,比上年增长50%,是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投入最多的一年,也是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12个旅游名镇开工建设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8.48亿元,36个试点镇开工建设项目179个、完成投资19.5亿元。垦区投资111亿元,改造危旧房12.3万户、建设面积75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72.3%、森工林区5.7万分散居住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 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14个,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81.9%,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孵化项目320个、转化240个。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14家。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81.9%。全省高校已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6个,省属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量已并列全国第3位。
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 造林绿化31.77万公顷,三年造林绿化66.67万公顷的任务超额完成,全省森林覆被率达到45.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33万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区增加到65处,保护面积412万公顷。1/4的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扎龙等8个湿地保护区被纳入国家首批试点。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01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77个、市县级101个,面积达63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5%,重要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治理“三化”草原16.75万公顷。全年实施重点减排项目1 070项,削减化学需氧量15.15万吨,淘汰了一批电力、炼铁、炼钢、水泥、焦炭和造纸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新建脱硫项目71个,削减二氧化硫11.65万吨。大力推进防治松花江流域建设工程,列入规划的116个项目全部建成,干流水质明显改善。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 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9 76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完成城市建筑节能和立面改造521万平方米,裸土地面硬化和绿化1 847万平方米、绿化超高土治理676.3万平方米。全省开复工滨水城市项目156个,竣工64个,完成投资189.9亿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打好“城市裸土地面硬化”、“城市绿化超高土治理”、“建筑残土治理”3个攻坚战。有3 569个建筑工地达到文明施工标准。城市公共秩序得到优化,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员参与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扎实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十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惠民生”。争取国家民生专项资金540亿元,省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62.3亿元,投入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截至2010年末,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3.6万人、1 560.8万人、472.9万人、415.1万人和290.1万人,基金征缴额分别达到335.2亿元、109.4亿元、12.9亿元、11.3亿元和2.8亿元。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605.1亿元,开工面积达到5 795.3万平方米,改造49.89万户。全省“三供两治”工程开复工项目348项,完成投资170.4亿元,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44万吨、城市集中供热面积6 100万平方米、城市供气能力41.5万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5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3 980吨。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25亿元,投入信贷资金7.6亿元。完成第五批750个贫困村第一年的整村推进任务。“平安龙江”建设扎实推进,未发生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