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成果进一步显现,全面完成多宝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综合方法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发现多元素组合异常97个,金矿(化)体2处,金最高品位22.95g/t;完成呼中至塔源矿产远景调查评价、二股至翠宏山矿产远景调查评价等2个项目,共完成l: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9 400平方公里,发现单元素异常2 122个,组合异常295处,发现铅、锌矿体7条、铅、锌矿化体12条、钼矿化体2条;大兴安岭地区航测任务完成12万平方公里,实现了大兴安岭成矿带全覆盖,发现航磁异常1 300余处,航放异常30余片,通过省内15支地勘队伍开展的地面异常查证,已发现10余处有重要价值的找矿线索;7月下旬,在黑河成功举办小兴安岭航飞首飞仪式,现已飞行9万测线千米,初步发现航磁异常41处,航放异常17处;合作的其他基础性地质调查项目,发现60余处可供进一步勘查靶区和200余条重要地质找矿线索。省厅与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一批22个基金项目中有14个获得初步成果;完成全省1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和资源量预测工作,为实现“一张图管矿”提供了科学依据。经全国项目办验收评比,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获得优异成绩;全国找矿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多宝山至大新屯、东安至汤旺河2个整装勘查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省财政专项部署第四批矿调17个项目、45个图幅,落实资金7 100万元,已完成野外工作。同时,利用前三批矿调成果,开展10个中央地勘基金项目、23个省矿产勘查项目;部署煤调第三批6个项目,落实资金7 500万元,七星河盆地北部煤炭资源调查项目有5个地质钻孔钻遇可采煤层,初步圈定600平方千米的含煤富集区范围,大致可预获煤炭资源量20亿吨;2009年部署的33个项目,通过两年工作,已初步显现成果,有6个项目有找矿突破,可以续作;危机矿山接续资源保障项目有6个取得较大突破,获得大型煤矿2个、大型石墨矿1个、小型煤矿1个、小型金矿1个、小型铜矿1个。新增煤炭资源量近10亿吨,金资源量3.78吨,铜3 057吨,钼74吨,铁矿石38万吨,石墨矿物量在220万吨以上;七台河矿区西部区深部煤炭资源详查项目采用的“采空区层段采用气动潜孔锤+非采空区层段采用金刚石液压绳索取芯”钻进工艺钻穿多层采空区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国煤田地质深部找矿的先河,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布设的52个钻孔,已终孔16个,正在实施的13个,均见可采煤层,可确保新增2亿吨资源量的目标实现。境外勘查项目向国家基金办申报两批共计13个项目,经费总计3 794万元,分别涉及赞比亚、马达加斯加、老挝、澳大利亚、俄罗斯、博瓷瓦纳等6个国家;注册、年检资质119个,制定《黑龙江省地质勘查队伍能力评估实施细则》。在齐齐哈尔市召开第7届探矿者年会,首次邀请主管副省长及主管市长参加会议,对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全面推行地质找矿新机制,编制《黑龙江省“358目标”实施方案》,划定30个省级整装勘查区,为国有地勘单位配置65宗探矿权,支持其改革发展。 (杨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