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项目与实施
(1)中低产田改造深入推进。以节水灌溉为重点,进行水利、农机、农技、林业措施综合组装,按照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要求,重点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针对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治旱、治涝,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将9.53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成了稳产高产农田,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亿公斤。(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不断扩展。在巩固、完善、提高松嫩地区大项目和精品项目的基础上,使大项目和精品项目向三江地区、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延伸和发展。全省在2009年1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2010年又启动5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公顷。(3)大项目建设凸显农业综合开发功能。按照省委“八大经济区”建设构想,2010年继续在两大平原推进“绥庆北”13.33万公顷优质粳稻、肇东3.33万公顷玉米吨田、青冈1.33万公顷贫瘠土地创高产、依兰0.67万公顷提水灌溉“旱改水”、佳木斯市郊区0.67万公顷高标准水田、宝清2万公顷高标准水田、龙江1.33万公顷干旱地区蓄水灌溉、汤原0.67万公顷引汤工程“旱改水”八大示范区建设工程。“八大示范区”进展顺利,全年推进面积0.85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16亿公斤,加快了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步伐。(4)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3年完成,2010年是最后一年。投入资金1.14亿元,重点实施坡耕地改造利用、荒山荒坡治理、沟道治理、造林种草、封禁治理、小型水保、治沙等工程,完成治理面积4.11万公顷。经过3年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林草覆被率达到20%以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较好改善,项目区粮食平均亩产增加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200元以上。(5)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通过对项目区农民种植小麦给予良种、农机补贴,采取立项方式支持搞好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对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的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北部地区麦豆轮作示范区面积不断扩大,对大豆生产起到了保护作用。2010年,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 000万元,建设麦豆轮作示范区0.8万公顷。在北安市、五大连池风景区进行米豆轮作示范,项目区亩增收135元,为北部地区调整种植结构趟出了新路。(6)优势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奶牛、水稻、大豆、玉米、生猪、肉牛六大优势产业,提高了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带动基地壮大规模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省政府常务会提出的由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组建l 000个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要求,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组团赴日本进行考察,确定2010—2011年组建50个高标准奶牛养殖合作社。2010年,重点围绕飞鹤乳业集团,扶持19个奶牛养殖合作社,涉及5个县、500户农民。全年共投人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4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奶牛存栏6 200头,新增肉牛出栏8 700头,新增生猪存栏4.2万头,新增猪肉制品能力7 000吨,新增粮油加工能力70万吨。(7)大型农业机械建设运作规范。2010年,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亿元,其中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7 250万元,刘农民购置农机补贴2 800万元。全年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35个,新增大型动力机械19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4.3万千瓦,新增规模化经营土地5.67万公顷。新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股份制经营、规模化生产。通过装备大型农业机械,加快了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尹慧峰 张 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