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
2010年,全省饲料产量达到657万吨,同比增长4.3%;饲料工业可实现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8.5%。从饲料产品类别看,配合饲料及精料补充料327.7万吨,同比增长3.8%;浓缩饲料303万吨,同比增长1.6%;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26.3万吨,同比增长1.8%。从饲料产品用途上看,猪料增长4.3%,蛋禽料增长3.6%,肉禽料增长1.5%,反刍动物饲料增长6.2%,水产料略有增长,狐貉等特种饲料呈明显恢复性增长,同比增幅在20%以上。针对饲料行业发展的不利形势,各饲料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养殖业和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比例由上年的49:47:4调整为53:44:3。饲料从业者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饲料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有的购买了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剂盒,加强了对所购原料的入厂检验,把住了原料人口关和产品质量关。通过饲料执法整治和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全省广大饲料生产经营业者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升,未发生三聚氰胺污染及人瘦肉精中毒等重大事件,实现了执法整治行动确定的既定目标任务。饲料执法监管力度一步加大,饲料监管长效机制运行效果及生产经营秩序向好。结合饲料执法整治行动,加大对重大饲料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先后4次组织召开企业整改查处会议。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深入地开展饲料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饲料违法违规案件。通过强化执法监管、严格行业准入、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等有效措施,使科学化、规范化监管水平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饲料生产经营秩序取得明显好转。在饲料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饲料执法人员5 792人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养殖场(户)8 000余个;签订“饲料安全承诺函”5 000余份,发放宣传单(册)近12万份,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138个,没收非法产品40吨,罚款30余万元;依法注销饲料企业45个;受理群众举报案件42起,都分别由省、市饲料管理部门进行依法处理,饲料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企业改造重组步伐加快,饲料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饲料企业的危机意识明显增强,一批企业纷纷进行改造升级和联营合作或扩张方式,以构建竞争新优势,求得新发展。如哈尔滨大北农(在宾西开发区,设计能力16万吨/年)、哈尔滨华隆(设计能力12万吨/年)、富裕科菲特(设计能力10万吨/年)、黑龙江元禾牧业(设计能力8万吨/年)、哈尔滨华达(设计能力6万吨/年)、哈尔滨三禾(设计能力4万吨/年)、哈尔滨溢利达(设计能力4万吨/年)等企业新标准化厂房已投入生产使用;哈尔滨联丰、哈尔滨谷实、黑龙江新中旭、哈尔滨英瑞斯也相继在齐齐哈尔、牡丹江选址建厂,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哈尔滨禾丰牧业拟在平房经济开发区征地7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建设饲料科技园,哈尔滨长丰牧业也拟在群力开发区投资建设年加工能力6万吨的饲料企业(工艺为电脑配料控制)。全省饲料企业加工能力均在1万吨以上,总生产能力已达l 050万吨。饲料企业注重延长产业链条,采取“公司+农户(或协会)”的产销直挂经营机制,密切了饲料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对接关系。如哈尔滨远大、青禾、英瑞斯等饲料企业新上的种猪项目已通过认定,哈尔滨凯红等企业计划上养殖项目;省新中旭饲料公司牵头组建的28个养殖合作社运行良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饲料销量,进一步增强了牵动畜牧生产基地发展的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企业优势得到发挥,饲料行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2010年,饲料工业直接转化粮食52亿公斤(其中玉米22亿公斤,饼粕折算成大豆30亿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6亿元(按农业部每推广使用1吨配合饲料农民直接增收200元推算)。全省饲料企业共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或讲座2 100余次,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投入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资金2 500余万元,在实用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农民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哈尔滨青禾、农标普瑞纳(哈尔滨)、科菲特(富裕)等一大批饲料企业,购置了酶联检测仪、奶牛乳房炎诊断仪等仪器,在销售饲料产品的同时,还无偿为养殖户提供三聚氰胺、奶牛乳房炎诊断等服务,受到养殖户好评。饲料行业吸纳就业人员达4.5万人,使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人员找到了就业门路。 (张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