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农垦管理局
经济总量连续5年保持高位增长,实现年均增长16.2%。2010年,全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76亿元,比“十五”期末翻1.14番。固定资产投资5年保持年均增长21.6%,投资总额比“十五”期间增长2.39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 792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 32倍。实现全局人均纯收入15 034元,比“十五”期末翻1.05番。
农业 “十一五”时期,粮食生产连续跨越3个台阶,累计生产粮食144.15亿公斤,比“十五”期间增长62.4%,年均增长10.7%。2010年生产粮食35.29亿公斤,比2005年增加14.03亿公斤。八五二、友谊、八五三农场先后10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八五二农场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友谊农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场”称号。在农业部和垦区四大作物高产攻关创建中,八五二、友谊、五九七、二九一农场先后获得29项第一。累计投入农田水利、现代农机装备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3.75亿元,改造治理农田综合效益面积24.54万公顷。全局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5年累计完成绿化造林0.95万公顷,是“十五”期末1.1倍,城镇绿化覆被率达到35.4%,比“十五”期末提高11.4%。2010年实现林业增加值8 353.4万元,同比增长15.3%,比“十五”期末增长151%。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乳肉兼用牛改良成效显著。2010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7.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80%,年均增长21.4%。
工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31.3%,比“十五”期末增长106%。北大荒牛业引进天津鼎恒战略投资者,成功实现战略重组。民营工业支撑拉动工业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
城镇建设 5年累计投资39.84亿元,全面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住宅319.85万平方米,是“十五”期末住宅建设总量的6.8倍。撤并作业站点206个,拆除泥草房56万平方米2010年“抓城”突破“双百”,城镇化率达到66.8%,比“十五”期末提高26.7个百分点。全局人均居住面积达32.2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15.2平方米。累计新建通村公路和城镇营区道路1 415公里,是“十五”期末公路建设里程的9.1倍,新建客运站点124个。累计完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109项,惠及6.5万人。局直40项民生工程和农场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增添了红兴隆的魅力和影响力。
商贸旅游 “十一五”时期共签订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51项,实际到位资金3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25%。合同利用外资18项2 284.7万美元。实现出口总额1.12亿美元。5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90%,年均增长58%。对俄贸易突破7 000万美元,与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旅游经济迅速崛起,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全局共投入4.58亿元,加快打造雁窝岛、千鸟湖湿地、寒疆果都、友谊现代农机博览园、饶河东湖水上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末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亿元。2010年全局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 087家,5年累计创造产值、利润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25.6%和23.2%。2010年职工内营经济产值和利润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59.1%和68.4%,
合作共建 5年累计完成农机“三代”作业面积95.33万公顷,整村代耕66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服务辐射带动地方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土地向双鸭山农场流转实现突破。教育、医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社会领域共建融合,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改革创新 5年农业改革和国企转制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加强财务刚性预算管理和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规范了农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强化土地、林地、湿地、非煤矿山等经营性资源资产管理。推进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经济活动中的审计监督。5年全局累计争取项目480余项,争取国家投资11.85亿元,争取国家财政经费拨款和项目投资总额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土地整理和撤并作业站复垦耕地0.43万公顷。退耕还林、还湿1.82万公顷。企业累计回收各类欠款2.5亿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投入4亿余元改善办学条件,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升入国家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6 972名。“双高”普九高标准通过省政府验收,创建省标准化先进学校列垦区之首。投入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亿元,新建农场职工医院7个。累计新增就业3.2万人,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1 870名。5年累计发放养老金3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9倍,“五项统筹”保险待遇支付水平成倍增长,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红兴隆第一高中建成省示范高中,红兴隆中心医院晋升国家“三甲”医院,社保局成为国家级文明优质服务窗口,红兴隆老年公寓进入全省“十佳”老年公寓行列,管理局先后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平安建设不断深入,安全监管不断加强。5年投入平安建设经费2.5亿元,红兴隆管理局进入省级平安局行列。“五五”普法通过国家验收受到高度评价。公诉和量刑试点经验受到省和国家执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全局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为保护一方平安稳定恪尽职守,在发展稳定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建设 5年全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以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营造了引领农业现代化、构建和谐红兴隆的舆论氛围,魅力红兴隆受到中央和省新闻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企业文化和群众文化成为红兴隆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兴隆博物馆成为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基地。红兴隆中心医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管理局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树立“感动红兴隆”人物、“十佳公仆”、道德模范、和谐之星、和谐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培育了激励红兴隆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对外新闻宣传2009年、2010年连续2年获《北大荒日报》年度评比总分第1名。
党的建设 5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模范区创建水平全面提升。五九七农场党委被确定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格局。“清风净土”工程初见成效,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满意率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大局,发挥职能作用,工会、共青团、老干部、武装、关工委、老科协等工作全面跃升,全局上下形成了“创优争先”的生动局面。全局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和总局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万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