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农垦管理局
2010年,全局实现生产总值116.1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3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二产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9.6%;第三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同比增长22.6%。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4 599元,同比增长15.4%。
农业建设 全年完成农机更新投入4.1亿元,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完成水利工程投资9 840万元,突出抓好兴凯湖灌区等“五大工程”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投入资金3.7亿元,实施8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投资9 200万元,水稻育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6 700万元,绿色大通道建设项目投资2 100万元,完成植树造林0.27万公顷。着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2010年末奶牛存栏8.2万头、鲜奶产量31万吨,可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7.7%。
工业 全局共投入资金13.3亿元,建设工业技改项目18个,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区位布局重点建设6个工业园区,局直地区重点打造以生物质能发电供热、水稻加工、烧结砖建材、秸秆固体汽化燃料为主的牡丹江管理局兴凯湖工业园区,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产业支撑;以打造品牌、达产达效为重点,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管理局已培育出2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总局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旅游 管理局依托界江、界湖、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重新定位,借势发展。重点打造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观光旅游景区,全面推进管理局局直城镇、海林、宁安、八五一○农场当壁镇、八五○、八五六、八五七等农场旅游名镇建设;按照“一核、一带、一链”整体规划建设思路,着手谋划兴凯湖重点旅游名镇建设蓝图。成立牡丹江农垦兴凯湖旅游总公司,并与北大荒旅游总公司等省内各大旅行社合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各旅游景点、景区的旅游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旅游区电子监控及停车场、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2010年各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2亿元。
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和总局党委提出的“32111”工程的统一部署,管理局与鸡西市、密山市、虎林市多次对接,落实农业“三代”面积24.07万公顷;双峰农场与裴德镇场镇共建一体化试点进入实质阶段,裴德镇居民安置区一期工程、兴凯湖重点旅游名镇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管理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改革和管理 全面加强财务刚性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坚持“收支两条线”、“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资金使用管理原则,确保各项财经纪律规范运行;着力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包括农业基本建设、畜牧小区建设、工业开发建设、城镇建设及文教卫生等建设项目,从项目的立项、扩初、报批、土地使用、项目招投标等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严格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建设亡程招投标管理,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着力发挥审计、监察、检察的职能作用,积极为管理局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惠民工程 新建住宅139.5万平方米,搬迁总户数1.83万户,全面提升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 018人,开发公益岗位40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安置“4050”人员就业400人。全面推进“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工作,为782名“五七工”、“家属工”等人员办理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补充申报工作。向4 360户低保家庭发放低保资金2 000万元,通过爱心超市发放100万元救助物资;全面开展“扶低支富”工程,扶持各类贫困户1 360户,落实扶贫资金1 000余万元,领导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深入开展,共帮扶各类物资、资金近百万元;全面加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建设。2010年,管理局共投资4.36亿元用于公益性事业建设,其中包括新建养老中心、文体中心、社保综合楼、幼教中心、中小学校改造等项目。 (刘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