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公共财政支出保障

2010年,全省财政支持民生改善又有新举措,推动就业、再就业。全省财政投入资金40.2亿元,深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财税政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8万人。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省财政投入资金133.8亿元,保障344.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调增基本养老金月人均147.3元,将参保人员丧葬补助费和企业退休人员抚恤金分别调增至4 000元和6 00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省31.6%的农业人口,省级财政投入资金42.4亿元,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水平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将城镇低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2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900元,并对城乡低保家庭冬季取暖给予补助;为低收入群众及大学生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促进全省城乡287.5万名低收入群众和105万名大中专院校在校生,以及5.3万名特困生基本生活不因物价变动而受到影响。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财政拨付资金86.3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全省70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和补助比例,全省90%以上市县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困难群众322万人次;全省1 400.8万名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省属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7 600元;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为全省40余万名高校和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年学生平均小学400元、初中600元,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支持158所学校进行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推动文化事业建设。继续支持全省57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为186个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和428个乡镇文化站配备各类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县级和村级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全省建设农家书屋6 270个,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推进省出版总社、省广电系统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民生工程建设、省级财政拨付资金90.1亿元,支持“三棚一草”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6 135.5万平方米、泥草房改造20.9万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9万户。推动平安龙江建设。全省财政投入资金45.6亿元,实施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持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有效应对大兴安岭扑火等应急突发事件。 (王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