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0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 05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940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工业总产值3 088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税收90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同比增长75%;引进省外资金780亿元,同比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18%。截至2010年末,全省共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26个省级开发区,20个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达到55个。“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区内生产总值4 133亿元,年均增长35%,区内就业累计达240余万人。全省开发区内有34个世界500强企业和165个大型跨国集团和投资公司投资建厂。全省开发区用不足全省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2%的GDP,14%的财政收入、45%的进出口额,吸引了22%的实际外商投资,创造厂53.9万人的就业岗位,已成为拉动黑龙江省进出口增长的有生力量,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和进出口贸易的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示范基地。全省开发区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网状发展态势。2010年黑龙江省把提升开发区整体建设水平作为工作重点,以推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为突破,全面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经多方争取、全力推进,海林和宾西2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对桦川、虎林、绥棱、望奎、讷河、抚远等6家工业示范基地的核准,使享受省级开发区待遇的工业示范基地达到20家。完成对富锦、青冈、富裕、双鸭山、伊春、集贤、通河、牡丹江阳明区、双鸭山岭东区等拟享受省级开发区待遇工业示范基地的实地复核及初审工作,并抄报国土资源厅等省直相关部门进行联审。省级开发区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的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哈大齐工业走廊内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个,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近10%。省级开发区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加。基地内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9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2亿元。省级开发区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济贸易区内引领作用不断增长。两区内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个,全年实现进出口额70亿美元,占全省的43%。省级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的提升作用日益增大。区内有省级以上开发区24个。2010年,经国家和省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 89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中俄信息产业园2个,发展高新技术孵化企业126家。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层次和水平,保持对俄进出口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推进绥芬河保税区建设。年初省商务厅按照省领导的指示,加强对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指导督办,确保尽早恢复施工,加快建设速度。充分发挥保税区对外贸易桥头堡作用,积极做好保税区企业入驻推进工作,坚持建设和推介宣传两不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010年3月,省商务厅与绥芬河市政府共同在和平邨举行“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推介会”,组织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外经贸公司及各省级以上开发区、新闻媒体共150余人,参加推介和政策宣讲。“哈洽会”期间,省商务厅与绥芬河市政府共同组织“省商务企业入驻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说明会”,组织黑龙江省外经贸集团、新良集团和龙兴公司等12家较大的外经贸公司参加,并与保税区进行了对接。会后,外经贸集团、新良集团和龙兴公司派员进行实地考察并表示将入驻保税区。省商务厅与绥芬河市还共同组织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在赴日本、韩国、欧盟和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浙江、大连的招商活动中,把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项目与客商进行洽谈对接,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进行正式验收,联合验收小组认为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进驻单位齐全,区内软、硬件均达到了封关运行的标准,同意正式封关运行。一期签约的7家企业已开工建设,投资涉及节能灯、显示器组装生产、果菜加工、木制品加工、物流仓储等领域,投资额约3亿元人民币。有4家公司厂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月底竣工投产;山东浪潮集团已完成一期厂房装修,年底正式运营生产;邮政速递公司厂房装修已完成并已正式开展业务;天津海堡特公司厂房装修已完成,11月底正式投入生产。为保证开发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积极组织开发区及企业赴境内外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组织宾西、望奎等10家开发区及企业带32个项目赴韩国与企业进行对接,其中宾西牛业、电光板制造、望奎玉米饮料加工、绥芬河塑窗生产等项目与韩方相关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组织东宁、虎林等12家开发区及企业带95个大项目,赴台湾参加经贸洽谈活动;组织5家开发区及企业先后赴日本、欧盟等开展投资促进活动;2次组织全省开发区和园区赴大连开展推介对接洽谈会,共有15家开发区和园区与大连86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其中哈尔滨、黑河、五常、宾县等开发区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总投资60余亿元;组织哈尔滨开发区等11个开发区赴厦门参加投洽会;组织全省4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及56家企业参加浙江黑龙江经贸合作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东宁等35家开发区及企业与浙江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开发区企业参加第3届龙港澳台及俄罗斯远东经贸合作洽谈会,全省43家开发区及企业参加了洽谈会,其中17家开发区及企业赴俄罗斯进行了对接。“哈洽会”期间,组织4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及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及俄罗斯采购商进行洽谈对接,共对接了300余个项目。组织开发区分别参加首届亚布力两岸经贸论坛,黑龙江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与香港财政司司长率团来访的香港企业进行对接,与省政府驻上海办对接等活动。同时,邀请客商赴开发区实地考察。先后邀请台湾嘉和集团、北京凯易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广东长青集团等100余家知名企业和经贸代表团来黑龙江省,分别深入哈尔滨、牡丹江、大庆、绥化等地市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2010年,开发区新批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海林金意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庆蓝星石油有限公司汽柴油加氢、双鸭山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企业1 224户。全省开发区在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合同制度推行力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杨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