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震灾应急救援

(1)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主要三个方面:一是省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开展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模拟触发地震、调试系统运行工作并做好记录,在中国地震局备案。二是市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开展地震应急中心建设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三是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完成1:50000电子地图的县级公路更新和拼接工作,完成人口、经济、机场等数据更新以及地震灾情速报员的收集及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共更新维护记录3万余条。(2)地震应急救援准备。主要五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4月,重新修订《黑龙江省地震应急预案》,全省13个市(地)政府、黑龙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修订本级政府、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截至2010年底,全省13个市(地)完成本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的会签工作,黑龙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修订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36件。省地震局与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编写《黑龙江省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二是地震应急演练落实工作。省地震局与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举行黑龙江省地震应急预案指挥系统模拟实战演练活动。6月,参加在辽宁省举行的东北三省地震应急联动演练活动-9月,在佳木斯市举行黑龙江省中部片区地震应急联动演练暨培训活动。三是应急救援科普宣传教育工作。11月1日,在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然事件应对法》宣传月活动中,省地震局首席专家孟宪森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四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2010年,黑龙江省新建应急避难场所,哈尔滨市20处、齐齐哈尔市11处、大庆市8处、伊春市4处、七台河市9处、黑河市3处、阿城市1处。五是开展乡村、社区应急工作。大庆市成立以企业、街道和社区为日常管理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小分队,共建起地震应急救援小分队64支,涉及全市134个社区和3个中省直大企业,并建立大庆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信息数据库。(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主要四个方面:一是各级地震救援机构建设。2010年,黑龙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由28家调整扩大为47家,13个市(地)和48个县市政府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有相关的地震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二是各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由监测预报组、灾评与科考组、综合组的地震和结构等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各市(地)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由地震应急工作人员组成。三是各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黑龙江省救援队完成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器材运输车辆上装制作工作。4月16日,东宁县成立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四是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5月12日,绥化市成立黑龙江省第10支市级志愿者队。(4)应急救援条件保障建设。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地震现场应急装备建设。省地震局为省军区提供抗震救灾装备器材的种类、型号等基础信息,编制购置装备采取经费预算。《黑龙江省地震局地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出台。二是救援物资及装备建设。省地震局向省财政厅申请68.2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采购地震现场工作必备的仪器、设备、装备。(5)地震应急救援行动。3月10日18时54分,在友谊县(北纬46.7°,东经131.7°)发生M4.2级地震。省地震局共发布震情反映5期,地震应急简报3期,情况报告1份。 (刘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