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文学研究

黑龙江省文学学科2010年度共出版专著9项、编著12项,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举办和参加学术活动20余次,累计获奖科研成果38项。 专著类: 汪树东著《超越的追寻: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吴井泉著《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冯毓云主编《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共11卷13册约850万字,北方文艺出版社)、叶君的《萧红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刘冬颖的《(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刘冬颖著《朴素的歌声——说(诗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刘冬颖著的《出土文献与先秦儒家(诗)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和《汉语语言词缀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杜萌若著《王羲之行书技法50讲》(安徽美术出版社)。 编著类: 郭淑梅、王为华著《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建——兴安岭生态文化形态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刘艳娟著《唐诗茶趣》(大连出版社)、刘艳娟著《唐诗酒趣》(大连出版社)、刘艳娟著《黑龙江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论文类: 冯毓云《审美复兴的文化间性立场》(《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乔焕江《类型文学热亟需文化反思》(《人民日报》2010年9月21日)、乔焕江《重建当代文学主体性》(《文艺报》2010年8月4日)、乔焕江《作为文化表征的类型文学》(《文艺报》2010年9月10日)、汪树东《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宋扬《现代类型小说的文体特征》(《文艺报》2010年10月13日)、于弗《论超象与意象》(《求是学刊》2010年第5期)、于弗《黑格尔艺术解体论新探》(《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于弗《文学欣赏:是读者再创造还是读者被创造》(《学术交流》2010年第11期)、徐志伟《穿行于文学与现实之间》(《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汪树东《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乔焕江《新世纪文学中的“复数”经验》(《文艺争鸣》2010年第4期)、张良丛《大众阅读与解释的操控》(《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韩伟《都市空间与文学意义生成》(《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陈爱中《认同危机与汉语新诗》(《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董秀丽《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的跨文体写作》(《学术交流》2010年第1期)、徐子恒《古代文学作品中离魂母题的文化背景研究》(《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王晓辉《金元“国朝文派”时期女真皇帝的文学创作风貌》(《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杨燕《生命力的衰退与精神的荒芜:沈从文都市小说的人文生态阐释》(《长春师院学报》2010年第2期)、张政文《康德的审美文化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田刚健《中国古代戏曲形态学视域下学术承继和创新》(《中华戏曲第41辑》2010年9月版)、林超然《作为现象的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文学》(《文艺评论》2010年第3期)、马汉广《文本与话语游戏》(《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丛坤《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建构探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郭淑梅《“红色文脉”与黑龙江流域文化精神传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彭晓川、彭放《文化的建设与积累——“巴蜀文化”与“黑土文化”对比小议》(《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刘岳峦《文科写作教学的科学发展观》(《黑龙江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9期)、宋皓琨《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刍论》(《求是学刊》2010年第4期)、宋皓琨《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讨论与古典文学研究综述》(《学术交流》2010年第10期)、王熙恩《启蒙视域中的新教伦理主体观》(《学术交流》2010年第5期)、叶君《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外来者下乡》(《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赵建成《浅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形态——以汉魏六朝小说为例》、胡元翎《从准(草堂诗余)初选本蠡测文人“曲化”词之文本标准》(《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李鸿雁《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价值探究》(《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李琪《韦斯坦因的比较文学“中道”及其学理价值》(《学术交流》2010年第2期)、马彪、冯莉《英语褒贬同词现象考察研究——兼与汉语比较》(《外语学刊》2010年第2期)、张奎志《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家族相似”》(《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张奎志《人物形象昭示文学理想》(《文艺报》2010年12月)、苏春梅《(儒门亲事)蒙元版本系统考证》(《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第3期)、张敏《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文艺报》2010年11月)、张曙光《塞弗尔特的“夜莺之歌”》(《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张曙光《诗歌是对时代的回应》(《北方文学》2010年第10期)、李先耕《荀子的〈诗〉学观》(《历史文献研究》)、陈才训《文章学视野下的明清小说点评》(《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陈才训《论八股技法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陈才训《从英雄传奇到愤世之书》(《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宋晓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