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历史学研究

专著译著 舒展的《黑龙江民族风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全书分为10章56节,30万字,是一部系统展示和介绍黑龙江10个世居少数民族风情的著作。它既是一部民族研究著作,又是一部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著作。郭素美等著的《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该书全面论述了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辽金社会发展的作用,纠正了以往的若干错误认识,特别是对亡人高丽的渤海遗民的数量等问题有所突破。彭传勇著的《俄(苏)与外蒙古关系研究(1911—194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全书30万字,分四个章节详细论述了1911—1945年俄(苏)与外蒙古政治、经济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特点。李随安等翻译的《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1924—1932)研究?档案》(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社)。这部著作由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学者K.M.捷尔捷茨基和A.э.别洛古罗娃共同撰写。全书约40万字,分为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正文部分为俄文,是两位俄罗斯学者对台湾共产党历史的阐述;附录部分是由俄文和英文组成的67份珍贵的解密档案。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中俄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论文: 孙文政的《金长城研究概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文章从清以前对金长城的研究、民国时期对金长城的研究、当代对金长城的研究、国外对金长城的研究等四方面对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概述。李朋的《吉黑两省铁路交涉局的“嬗变”—1898—1917年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管理权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指出,清末在俄国中东铁路管理局的要求下,中东铁路途经的黑、吉两省将军衙门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交涉机构——“铁路交涉局”。在中东铁路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它负责中俄之间有关铁路事务的交涉,同清朝的其他涉外机构有较大区别。它一度成为中方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及其影响下地区的“准行政机构”。郭素美的《渤海的主体民族及其来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认为,渤海的主体民族是靺鞨,核心是粟末靺鞨,这一传统观点至今仍然最具说服力。梁玉多的《渤海民族的流向》(《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认为没有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一部分投奔女真或留在原地;另一部分流入了高丽。投奔女真和留在原地的渤海遗民有资料可考的为兀惹人、燕颇部渤海人、蒲卢毛朵渤海大和号称五节度熟女真渤海人,他们分别融入到女真和汉族中去。李世龙等的《论儒家现代性的结构要素》(《北方论丛》2010年第2期),认为儒家现代性的结构要素主要体现在:共同体精神、秩序精神、重商精神和市民精神等方面。姜建中的《陈独秀拒赴莫斯科再评价》(《北方论丛》2010年第5期),高龙彬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革命本土化概述》(《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吴树国的《北宋蔡京茶法改革新论》(《史学集刊》2010年第6期),于耀洲等的《溥仪与伪“满洲国”的建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陈鹏等的《论明代前期殿试时务策中的边防军事策问》(《东北史地》2010年第6期),张正的《清代黑龙江关内移民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东北史地》2010年第6期),车霁虹的《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建立“集团部落”对东北农民危害剖析》(《世纪桥》2010年第19期),高晓燕的《论日军在东北准备生化战的罪行》(《学海?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0年第3期)、《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历史回顾——兼谈日本在二战中的化学战责任》(《东北亚学刊》2010年第1期),于春苓的《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北方论丛》2010年第2期),尤晓红的《对俄罗斯总统制度的会眸与审视》(《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赵庆日等的《推力与拉力——中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动力机制初探》(《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魏建国的《近代英法美三国宪政民主制成败原因考》(《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裴然的《19世纪末俄国两任财政大臣税收政策比较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张凤鸣的《“热勒图加共和国”的兴灭》(《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李随安的《“当年谁订鸿沟约·半壁江山一纸休”——(瑷珲条约)签订150周年感言》(《东北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学术活动: 3月5—7日,高晓燕赴日本京都参加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东北史研究与史料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2日王希亮、王敬荣、朱佳新等参加由辽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主办、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协办的纪念张学良诞辰11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由牡丹江师范学院主持召开的全国吴大澈问题学术讨论会6月在穆棱市召开,梁玉多、王吴参加。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以“日韩合并100周年”为主题的中国朝鲜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延吉市召开。由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分会与渤海大学联合主办、渤海大学承办的第10届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术研讨会于9月13—15日在渤海大学举行。 (董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