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盖如垠 1953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9月参加工作,2009年8月任现职。
副书记:林 铎 王 颖(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忠信
副主任:王铁强 姚建亭 张福庆 才殿国 王洪斌 范德武 曲 磊(女)
市长:林 铎 1956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2010年8月任现职。
副市长:姜 明 丛国章 张少良 王 莉(女) 张显友 王世华 王小溪 焦远超
市政协主席:邹新生
副主席:齐燕滨 张郑婴 解应龙 纪效民 葛喜东 贺 晔(女) 魏 伟 唐春发
【概况】
2010年,哈尔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8.1亿元,增长23.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651.9亿元,增长40.2%。实际利用外资7.03亿美元,增长13.1%。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4亿美元,增长18.8%。
新战略实施 支撑新战略实施的500个重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完成投资1 092.8亿元。(1)“北跃”战略推进迅速,松浦大桥提前半年竣工通车;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和产业园启动基础设施建设,39个研发和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北国水城”骨干工程量完成14.9%,哈尔滨市被国家确定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2)“南拓”战略全面展开,哈南工业新城投入建设资金80亿元,新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209个工业项目开(复)工。(3)“中兴”战略成果显著,新建、改造长江路、铁路街、友谊西路等道路202条,建设文昌高架桥、征仪路跨线桥等各类桥涵57座,维修道路500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0%。(4)“强县”战略逐步显效,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 000亿元,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0.6亿元。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三次产业 旅游、文化、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380亿元,增长23%;哈尔滨文化中心、音乐厅、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规划建设取得进展;龙运物流园区、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美国摩根大通和香港东亚银行在哈尔滨市设立分支机构获银监会批筹,哈尔滨银行在6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九洲电气等3户企业成功上市,结束了黑龙江省7年没有企业在内地上市的历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32.1亿元,增长17.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9.8,提高6.2个百分点。克服春涝、低温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达125.9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实现畜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
大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项目投资规模、层次质量、建设速度前所未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651.9亿元,增长40.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 126.6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42.5%。大项目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审批全部纳入“绿色通道”;争取项目建设用地24.15平方公里,接近“十一五”时期前4年的总和;与各类金融机构签署授信额度1 155亿元,“哈投”、“城投”、“水投”、“哈西”等融资平台落实贷款合同4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8亿元;项目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3亿美元,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517.2亿元,分别增长13.1%和40%。
城市管理 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打好环境整治“三大战役”,完成裸土地面硬化、绿化铺装513万平方米,新植树木102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绿化覆被率达38%;拆除违章建筑8万余平方米,清理各类广告牌匾9700余块,改造旧有居民庭院2 640个,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面貌明显改观。依法严格治理交通环境,在路桥等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基本保障了道路畅通。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76亿元,购置清扫保洁设备617台(套),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水冲洗作业率均达到20%以上。全面启动“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工程,清运沿河垃圾12万吨,取缔污染企业14户,铺设截污管线43.9公里,“三沟”污水全部实现截流,“三沟一河”环境卫生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
社会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两基”目标顺利实现;投资近2亿元,完成部分学校危房校舍加固改造;15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公助学校改制全部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1%,10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第30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安装健身路径1 300件(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3%。扎实推进“平安哈尔滨”创建活动,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行信访联合接待新机制,信访接待大厅投入使用,信访秩序有所好转。民族、宗教、国防和预备役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三优”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公民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基础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公民文明素养、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实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措施21条,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开展12个纠风专项治理行动,取消审批前置要件265个,收费项目减少到83项。
民生 2010年初承诺的60项惠民行动项目超计划完成,总投入达317.8亿元,是上年的近2倍。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力度加大,启动棚改拆迁项目42个,拆迁面积51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3万户,竣工318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4.3万户,哈尔滨市成为国家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五七工”、“家属工”参保工作全面完成,“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1.2%、95.5%和94.5%。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提高到60%。
【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建设】 2010年1月10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正式确定“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新时期发展战略。“南拓”作为哈尔滨新时期发展战略之一,核心就是要在哈尔滨南部打造一座工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备、城市设计现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集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一体的生态工业新城区,为哈尔滨实现跨越发展和晋位升级提供新引擎和新动力。(1)位置。哈南工业新城南起规划五环路,北至四环路,东起新华工业园东侧规划路,西至哈双南线,总规划面积462平方公里,由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平房区、南岗区红旗乡、香坊区朝阳镇和黎明街道办事处、阿城区新华镇和舍利乡、五常市牛家镇组成,其中经开区和平房区行政区域作为新城发展的核心区进行开发建设。(2)定位。哈南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是:工业重镇、创意名都、文化新城、京俄通衢、森林家园、愉悦乐园。功能定位是:经济龙头、开放先锋、区域引擎、成功经典。文脉定位是:满族风情、“731”遗址、工业文明、动漫影视、现代娱乐。产业定位是:“12334”即“1”是大运载产业;“2”是打造国际数据城和国际物流城“两城”产业;“3”是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媒体产业“三新”产业;“3”是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生命产业和生活产业“三生”产业;“4”是发展医药产业、食品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光机电产业“四基础”产业。(3)战略。在新城发展战略上,坚持“三步走”。到2012年,开发建设55.2平方公里土地,GDP和工业总产值以30%的发展速度递增,用3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经开区工业;到2015年,累计开发建设128平方公里土地,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以20%速度递增,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哈尔滨工业;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以15%速度递增,462平方公里的新城全面建成。(4)突破。在优化两区资源配置和政策环境上实现突破。对平房区和经开区行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经开区的劳动、人才等13项社会事务委托平房区承担,经开区将行政资源更多地集中在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基本建设和企业服务方面。制定《哈南工业新城启动区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哈南工业新城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入驻企业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企业提供项目扶持、资金配套、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人区经营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推进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2010年新城城核心区有105个项目开工,新增工业总产值达32亿元,拉动工业增长达3.6个百分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27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 24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新增企业932户,同比增长74%,企业总户数可达7 500余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总户数占全市35%,经济总量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的57%。全年新建道路总长度达46公里,排水管线总长度达79公里。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为打造百亿级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10亿元兴建了哈南国际数据城,并以此为依托打造“中国云谷”,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经开区对外开放的先导优势,与俄罗斯“阿拉布加”特别经济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编制新城规划和破解新城发展瓶颈上实现突破。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新城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结合项目需求和建设时序,完成起步区一期控详规划编制;依据产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定位,黑龙江民营企业创业园区、农民安置小区等各专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源头规划、净空规划等相继完成。全年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收储11.65平方公里,村屯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实现净地2.8平方公里。
【哈西客站建设】 以“一站、两场、六绿、七路、五桥、四房、一名校、两公建、八小区”六大牵动性项目为重点,高效率、高水平运营哈西客站地区开发建设。完成集体土地征收448.4万平方米,国有用地拆迁14个地段,动迁居民1 600余户,全年收储土地190.6万平方米,出让土地37万平方米,筹措开发建设资金43.7亿元,完成投资70亿元。哈西客站地下三层立体式东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核心区哈西大街等9条道路工程,总长7.96公里,用地面积50.7万平方米,基本形成哈西站东出口区域“一轴两环”路网框架。建设中兴街、哈西大街2条绿化景观街道以及龙橡公园、红房子工业遗址公园等5部分绿化景观,新建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面积1万平方米。启动建设阳光家园二期和南岗棚改异地安置小区,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可为哈西客站地区动迁居民提供回迁安置房1 588套、廉租房184套、周转房204套、公共租赁房340套。开工建设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竣工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承载5万人口入驻需求。投资15亿元建设集工业遗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区“西城红场”。投资6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国内最大的“万达商业综合体”正式签约入住核心区。与中国移动公司签订《无线哈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数字哈西、智能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哈西客站将发展成为全省第一个具有现代大都市标志意义的智能化城区。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哈尔滨市西南10~17公里,京哈公路两侧,核心区666.67公顷,示范区3 333.3公顷,于辐射区36 666.67公顷。园区紧紧立足服务三农,重点培育和发展玉米、奶牛、食用菌、蔬菜4个主导产业,建成玉米种加销、奶牛种养加、食用菌产加销3个产业链条和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以玉米为基础,奶牛为中心,食用菌为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化体系,初步建成为哈尔滨大城市服务的蔬菜生产基地。先后吸引40余家企业投资,实施米菇主体栽培、生猪养殖等项目40余项,累计开发生产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近百种,已形成龙丹液态奶、海顺无公害肉、红星特菜、玉丰有机菇品等40余个知名品牌。至2010年园区总产值已达到34.02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万元,园区农民科技素质大大提高,现已形成3 000人的科技骨干队伍。
【黑龙主题雕塑广场正式落成】 “黑龙”主题雕塑广场建设工程项目是哈尔滨市2010年重点工程项目,已于3月17日竣工。该项目位于南岗区烟厂三角地,占地面积4 000平方米,采用台地式造园手法,自东向西形成多个层次的景观。“黑龙”主题雕塑广场采用龙鳞型彩色石的铺装方式,属全国首创。“黑龙”主题雕塑广场链接和整合了极乐寺、文庙、船舶博物馆、老巴夺烟草博物馆、哈尔滨游乐园等东部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了城市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板块。南岗区深度挖掘“黑龙”文化内涵,塑造“黑龙”品牌,开发注册了龙烟、龙酒等30余种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带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哈南国际数据城项目】 哈南国际数据城是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是省、市政府确定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2010年11月18日正式揭牌,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一期6平方公里,二期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媒体影视制作和动漫制作产业。哈南国际数据城发展将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越、电力和水资源丰富、科技研发人才充裕、人力能源成本低廉等优势,以全球最绿色节能、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云计算中心等项目为龙头,构建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核心产业链,发展战略高端服务业,打造“中国云谷”。数据城将重点吸引国内外IT领军企业、云计算战略投资者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的云存储、云备份、云弹性计算等服务,建成国家灾备中心、物联网数据中心、政府数据中心、新媒体数据中心、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形成未来三年哈尔滨百亿级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使哈尔滨在未来IT产业革命中占据重要位置。哈南国际数据城已建成区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300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企业入住人数5 000余人。主要业务涉及金融、医疗、电信、安全、政府、影视、网络、游戏、教育服务等领域。其中,国裕数据、中软计算机、工大软件、展达机器人、优利国际、工大慧通新意、益进信息、英立科技、鑫昱通讯等知名公司已经入驻软件园;优利国裕国际金融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5亿元,2011年6月份投入运营;中国移动IDC、Intel宇光虚拟机研发中心、苏宁物联网基地等项目已启动建设;神州数码斯特奇产业园、曙光国际绿色超算基地、东方信联、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数字园区、神州通讯等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数据城一期规划区域内的双路供电、宽带网络接入、专家及员工公寓、中西式餐厅、休闲健身设施、银行、购物中心、综合商务中心、大型水景园林公园等配套设施已经启动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商务会议室、报告厅、培训教室、综合展厅等功能配套已启动装修。哈南国际数据城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新媒体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动漫出版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培训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国家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国家网络影视动漫实验园区、哈尔滨市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和省市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
【黑龙江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黑龙江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建设,国内唯一一家以4D影视制作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立体数据采集平台、4D制作及特效研发平台、集群渲染平台、4D影视后期制作平台、4D数字音效制作平台、4D立体视频效果演示平台、远程服务平台等7个子平台构成。能够为4D立体动漫影视设计和制作,涵盖3D、2D动漫影视设计和制作提供高端技术服务。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有效地降低动漫企业运营成本,有力支撑各类高精度动漫、影视及游戏制作,扶植动漫与游戏精品创作与生产,加快新技术应用,快速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使动漫与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整体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可满足高端动漫影视制作全过程需要的“一站式”服务,而且拥有更多与国际制作水平相接轨的创作元素,成为立足龙江、辐射全国、联结东北亚、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特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