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郝会龙 1962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 2010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高 环(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 信
副主任:王 光 孙柏林 李逢春孙 杰 李百炼 王洪生
市长:韩冬炎 1963年4月生,研究生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10年2月任现 职。
副市长:张贵海 赵万山 任仕杰 田国梁 于士琴(女) 曲秀丽(女) 任玉良 吴 刚
市政协主席:张云志
副主席:高景洲 韩毅杰 李有彬 王小平 范天成 张敬先 黄 力 孙建平
【概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嫩江平原,地理位置东经122°24′ ~126°41′,北纬46°13′~48°56′,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全市辖 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其中,市区面积4 310平 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齐齐哈尔市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耕地约168.31万公 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9%,人均0.31公顷,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雄 厚的工业基础,钢铁、机械、电力、铁路货车、焦炭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优势较为突出 ,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地方工业企业优势逐渐壮大。
工业 按照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工 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重点推进项目120个,超亿元项目95个,完成投资149亿元。其 中,工业项目89个,超亿元项目65个,完成投资95.6亿元。2010年是齐齐哈尔市项目 建设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老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综 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昊华“双三十”和两大机床主导产品产业化、博天糖业技 术改造、安泰生物产业化、泰来油田新打油井等项目建成投产,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 程改造、北钢年产70万吨钢水和齐轨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华鹤节能阻燃门产业化、飞 鹤乳制品扩能、博城糖业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装备工业配套能力有新的提高,腾翔 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启动建设,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新 增机械装备配套企业10户。坚持定向定位招商,落实5 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项,到 位资金101亿元。成功引进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中国一拖大农机、中粮60万吨玉米 深加工3个超20亿元的大项目,对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克山曙光、富裕二期风电项目建设完成,大唐碾子山风电场设备采购完毕。启动实施 园区建设“15211”工程,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拉尔基 工业园区新人驻企业15户,北苑工业园区新上2个超15亿元的大项目,铁锋、昂昂溪、 富裕、依安等工业园区发展加快,承载和吸引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 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40亿 元,增长20%。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 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木门制造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主营业务 收入882.4亿元,利税总额107.2亿元,分别增长41%、46.8%和4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 指数达到270,提高60点。
农业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加快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增长8%。粮豆薯 总产96.8亿公斤,增长16.9%,创历史新高。土地规模经营达到76.6万公顷,增长 31.2%,占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8.2%。绿色和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万公顷,增长33% 。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达到省级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4个,对 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畜牧业在市场低迷形势下稳步发展,主要 畜禽品种饲养量持续增长。出台加快发展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奶牛存栏55.5万头、增 长11%,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养殖16.5万头、增长30%,单产比非规模养殖提高25%; 鲜奶总产量132万吨,增长7%。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89.8亿元新建、续建 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8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0户,销售收入增长31%。农机等 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1个,占全省的31%,田间综 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3.5亿元实施了14个重点 水利项目,三大灌区节水改造、中北引扩建、泰来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等进展顺利。新增水田2.36万公顷,抗旱灌溉面积3.84万公顷。投资4 175万元,治 理水土流失3.01万公顷。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土地整理工程,完成投资近5亿元,新增 耕地0.41万公顷。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5亿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6 215元,增长28.2%。
第三产业 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完成增加值316.2亿元,增 长11.6%。以提高扎龙景区旅游吸引力和带动力为重点,高水准规划推进扎龙景区、温 泉小镇、齐扎公路升级改造及沿线旅游景点、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等项目,罗西亚大 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牵头成立“大庆、齐齐哈尔、黑河城际旅游联盟 ”,推出了3市旅游一卡通,提升了“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的吸引力。谋划综合物流 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市场等项目,铁锋汽贸城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10届“绿博 会”、第7届“小交会”和第9届关东文化旅游节。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日益兴旺 ,汽车、家电、电子等商品持续热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7亿元,增长19%。 对外贸易逆势攀升,进出口总额完成8.82亿美元,增长30%。金融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 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发放各项贷款541.2亿元,增长21.5%,其中 大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贷款98亿元,增长20.4%;中小企业贷款154亿元,增长26.4%; 涉农贷款222亿元,增长22%。龙江银行齐齐哈尔分行县域支行网点全面铺开,小额贷 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城投公司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新建中小企业和畜牧业融 资平台并发挥了积极作用。齐齐哈尔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成功上市。
城乡建设 按照市委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出台了城 市规划控制8项规定,明确了城市道路、楼宇、绿化、亮化、停车设施、小区配套等建 设标准,为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提供了刚性保障。对38项规划进行了审查调整,同购已 出让的5.4公顷建设用地用于建设7处街头绿地公园;对14栋临湖、临中心商业区建设 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降层处理;对个别违规超高建筑进行了强制拆 除。高水准编制滨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齐齐哈尔高新区总体规划及劳动湖南扩、哈齐 客运专线南站区域和中华路总体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新建 商品房160万平方米,拆迁城市棚户区13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146万平方米,改造低 温楼4.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3.98万户、235.8万平方米。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 突破,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跨江大桥3座,改造城区道路29条,新修农村公路3 405公里。“三供两治”项目开工建设28项,完成投资9.68亿元。经过180天艰苦奋战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富拉尔基污水处理工程实现通水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 力达到30万吨。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竣工8项,11个项目全部完成, 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余吨。改造污水管网1.3万延长米,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和 雨水排放分离。日处理1 200吨的垃圾处理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建设天然气复线下程 ,供气能力提高23倍。大力推进10个省级试点镇和14个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撤并自 然屯33个,村镇面貌有了新变化。城市管理成效显著,明确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 ,初步建立起“7+1”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体制,加强了城管执法力量,形成 城市管理新格局。城区绿化取得新突破,突出常绿树种和“大树进城”,高起点搞好联 通大道、冬韵园等9个重点地块的绿化设计;投资1.6亿元,植树201万株,新增城区绿 地1 30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植树造林2.83万公顷,增长15%,造林绿化3 年会战任务如期完成。新晋升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 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削减化学需氧量12 193吨、二氧化硫1 984吨。第二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大纲获国家批准,争取到批次用地指标242公顷,是前5年的总和,保障了项 目建设的用地需求。切实加强建筑用砂石开采整顿和税费征管工作,收缴税费4 430万 元,是上年的3倍。
社会事业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增长11.6%。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开发公益岗位4 622个,发放岗位补贴1 694.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有了 新提高,新增“五险”参保人员38万人,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制度 体系构建试点城市”,出台“城中村”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办法。全省 新农保现场会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依安县荣获全省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深入 实施医药卫生改革,10个县区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居民用药价格降低37%。出 台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试行办法,保证了患者就诊享有优先选择权。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次调低了低保人员住院起付线,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 医保疾病限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了城镇居民特定疾病补助 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使45万人受益。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增加了门诊大病、 慢病补偿病种,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8%,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9 350户棚改居民迁入新居,建设廉租 住房27.1万平方米、5 885套,为22 848户“双困”家庭发放补贴4 935万元。落实帮 扶资金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8%。为1 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帮助农村5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和改 建了住房。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增标准化学校71所,改造危房校舍71.8万平方米 ,“校安工程”被省确定为示范工程,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展百项服务进社区 活动,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为2.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 272万元,齐齐哈 尔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老年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