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许兆君 1955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3年4月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王爱文 李前龙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兆君(兼)
副主任:陈学平 霍明瑜 王忠秋
关思伟 黄志伟
市长(林管局局长):王爱文 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4月任现职。
副市长:何忠海 马建路 王志山
侯颖达 李伟东 王雪梅(女)
林管局副局长:程洪胜 林宏坤
安虎贲 白 波
市政协主席:张书杰
副主席:张金铸 柴振山 佟建民
姜海涛 崔卫国 安忠辉 苗青远
【概况】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纵贯全境。全市行政区划面积32 759平方公里,全林区施业区面积396万公顷。伊春市是以伊春区为中心,由21个卫星城镇组成的群体城市。现行体制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其中13个区分别与所在地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体制。伊春林业管理局辖16个林业局,4个县团级木材加工、机电、建筑企业。全市总人口127万,比上年末减少3 571人。伊春市有林地面积31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3.4%,活立木总蓄积2.496亿立方米;山特产品储量大,山野菜102种,食用菌30余种,山野果32种;动植物物种丰富,高等植物1 390种,兽类67种,鸟类274种;已发现矿产资源41种;境内共有河流702条;伊春是黑龙江省主要森林生态旅游区,特别是森林、地质、河流、空气等旅游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伊春历史上里程最长、年度任务最大的黑嘉、绥嘉沿边公路建设任务。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 317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转化率达72.3%。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伊春市获得2014年黑龙江省第13届运动会承办权,举办首届冰壶挑战赛。“四城联创”统筹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技术评估,以争创国家文明城市为目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2010年5月,伊春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12月12日,荣获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市委书记许兆君荣获“十佳绿色新闻人物”称号。
生态建设 落实严管林措施,加强防伐、防火、防垦“三防”工作,开展治理林地“三乱”行动,收回林地643公顷。延长林蛙停捕恢复期,加强珍稀树种、鸟类、鱼类、蓝莓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使伊春市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21处。红松保护基金已募集到位3 030万元。全市有林地面积比上年增长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比上年增长600万立方米。建立木材网上统一销售制度,有效遏制了超采行为。“绿色伊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开展“大造林”行动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首次开展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评估,为考量生态建设成果和实施碳汇交易奠定了基础。
城市建设 2010年,黑嘉、绥嘉沿边公路主体工程建成通车,新建农村公路288.5公里;深入实施“三供两治”工程,投资5亿余元完成供热、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新建小区全部规划了供气系统,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场)投入运营;全市绿地率达到5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增1.8平方米,达到27.2平方米。投资4.7亿元完成新青输变电等电网建设工程。小城镇和旅游名镇建设全面推进,将旅游开发与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烧柴革命相结合,完成了美溪松岭等13个林场所1 885户居民的搬迁转移。开工建设棚户区394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8 875套,改造农村泥草房2 100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技术评估。
民生工程 通过实施8项利民工程,职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快推进“两棚一草一房”工程,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市新就业4.63万人,新增就业4.4万人。
【蓝莓产业】 从2008年至2010年已举办3届兴安蓝莓节,成立了黑龙江省蓝莓协会。相继在辽宁、吉林和本市友好区建设3处扩繁基地,年整体扩繁能力达到3 000万株,为完成5年内向伊春市提供1.5亿株种苗苗木扩繁任务提供了保障。蓝莓产业的加工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蓝莓果酒、果干、果酱、果汁四大系列,全市加工企业已经达到12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2亿元,利税达到1 460万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大连、深圳、三亚等各大城市,销售点、代理点已达1OO余个,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
【两项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得到认证】
(1)世界上最高冰雕。2010年1月,伊春市在林都冰雕恐龙园内打造一只庞大的“鸭嘴龙”,通过现场测量,身高16.23米,宽6米、长10米,用冰量达800立方米,打破了此前14.83米的世界最高冰雕纪录,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冰雕。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向市长王爱文颁发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打雪仗”人数最多。1月19日,伊春市“十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启动,在市中心区水上公园开展了5 000余人一起“打雪仗”活动。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对此次参加“打雪仗”的学生人数进行认证,有效人数为5 060人,打破了美国人此前保持的3 745人一起“打雪仗”的世界纪录。
【首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
2010年7月5日,首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中国森林之都伊春隆重开幕。兴安岭森林产品展销中心展馆共设立森林食品、木制家具和木制工艺品三大展区,设置国际标准展位400个,展区面积1.5万平方米,展出品种为木制家具、木制工艺品、北药、森林食品等系列产品,侧重木制工艺品和森林食品。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家森林产品企业,2 100余名来宾、客商参会,400多个品种、1万多件展品参展,参观人数达52万余人。邀请到外埠企业100家(省内其他地市33家,省外参展企业67家),客商230余人参会,在兴安岭森林产品展销中心展馆分配展位137个。其中,来自浙江、广东、山东、内蒙古、吉林、河北、江西、山西、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参展商130多人,主要参展展品为木制工艺品、竹材制品、实木门、地板、山特产品等。邀请国内80余家媒体对森博会和本市森林产品发展情况予以广泛宣传报道,共编辑刊发各类文字稿件270余篇、视频新闻120余条、图片1 700余张。千龙网、网易、国际会展领航、建E网、中国艺术网、中国树苗网等60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予以刊载。
【首届小兴安岭雾凇节暨第6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
1月21日,伊春市政府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联合举办的“第6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暨首届小兴安岭雾凇节”,在伊春区水上公园(冰恐龙乐园)开幕。本次活动以展示伊春形象、发展伊春旅游、扩大伊春影响为主题,广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参赛人员、新闻媒体记者、旅游企业负责人等深入到红星区、汤旺河区、伊春区、带岭区、乌马河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创作采风,感受雾凇奇观、欣赏林海奇石、体验伊春风土人情等,并以创作形式把伊春市特色旅游产品宣传出去。摄影节期间还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了“红松杯”金奖1件、银奖3件、铜奖6件、优秀奖50件;评出优秀组织工作奖5个。
【第10届中国黑龙江(伊春)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节暨首届中国(伊春)森林音乐会】 由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0届中国黑龙江(伊春)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节于2010年7月20日至8月20日隆重举办。森林节以“走进绿色伊春,感受健康旅游”为主题,以新闻发布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第2届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浪漫小兴安岭,热恋林都伊春”七夕情侣游伊春、“探秘原始森林,避暑养生度假”团队旅游和来宾旅游考察为活动内容,集生态环保、科学研讨、文体活动、国际交流及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示了伊春作为“中国林都”的自然山水个性和风采,推进了本市生态旅游的发展进程,扩大了本市生态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7月20日晚举办的首届中国(伊春)森林音乐会在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隆重开幕。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为林城人民送上一份清新高雅的文化大餐。由著名指挥家胡炳旭指挥,由《森林序曲》、《龙腾虎跃》、《森吉德玛》、《赛马》组成的第一组乐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晚会上,演奏家们还为伊春的观众朋友们奉上了一组中国经典乐曲《梁祝》、《瑶族舞曲》、《白毛女》选段、《红色娘子军》选段以及《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草原之夜》、《夜深沉》、《打虎上山》等,整台音乐会共演奏18首中外著名曲目。
【库尔滨河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库尔滨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伊春市上甘岭区境内,东西宽39公里,南北长29公里,总面积为66 9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1 355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3454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2 155公顷,为自然生态系统类、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该自然保护区拥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藓类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草木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和森林沼泽湿地7种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达39 905公顷,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区内大小河流20余条,汇入库尔滨河,贯穿于该湿地中,最后注入黑龙江,是黑龙江水系的重要支流之一。区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7种,有脊椎动物324种、植物资源681种,是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为强化对库尔滨河湿地这一重要区域的保护力度,2004年1月,伊春市政府批准建立库尔滨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由伊春市政府向省政府申报库尔滨河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 (1)进一步强化资源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2)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3)全面落实惠农支农政策,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4)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挥好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拉动作用。(5)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6)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魅力新林都。(7)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8)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