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杜吉明 1955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5月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郭新双 齐秀娟(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骥
副主任:郑挺秀 张世玉姜 艳(女) 李铁民 王长远
市长:郭新双 1963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10年12月任现职。
副市长:刘文波 王金萍(女)张兴海 赵春波 王云鹏 张建伟 郭 杰
市政协主席:韩振军
副主席:纪万斌 刘显明 曲 焱(女) 韩玉泉 杨子义 张学刚
[概况]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心位置,南邻鸡西市、牡丹江市,北接佳木斯市、鹤岗市,东连双鸭山市,西通哈尔滨市,东西直径130公里,南北直径80公里,总面积6 2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 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2万公顷。七台河地处长白山系完达山脉西麓,属低山丘陵区,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部与广袤的三江平原接壤,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高度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31°44′、北纬45°~46°37′之间,处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开发建设、1965年建特区、1970年设县级市、1983年晋升为省辖市,辖三区(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一县(勃利县)、一场(种畜场)、一个省级开发区(七台河经济开发区)、26个街道、93个社区、17个乡镇、220个行政村,总人口92.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7%,人口自然增长率4.1‰。七台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炭、黄金、石墨、大理石、氟石、膨润土等10余种矿藏,其中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七台河煤田总面积9 80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20.5亿吨,预测地质储量26亿吨,1985年被原国家煤炭部、经贸委等6部委批准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以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著称,有焦煤、1/3焦煤、贫煤、弱煤、无烟煤等10余个品种,炼焦煤占总储量的82%,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硅含量、中强黏性等特点,素有“工业精粉”之美誉,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最佳原料。经过50余年的开发建设,七台河市累计为国家生产优质煤炭5亿余吨,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优质焦煤和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和煤化工产业排头兵。七台河市水系发达,全市有大小河流34条,倭肯河、挠力河水系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全市有水库27座,其中桃山水库集雨面积2 100平方公里,二期工程完成后年蓄水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汪清河水库是七台河第二水源地,扩容后年蓄水量将达到5 133万立方米。七台河市生物资源富集,全市森林面积40多万公顷,森林覆被率48.3%,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20余类树种,林木蓄积量1 440万立方米。七台河市旅游资源丰富,辟建旅游景区40余处,通天林场人工红松林世界闻名,西大圈、石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奇山怪石,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吐纳养生的旅游胜地,城市中心区坐落在“三山两湖一条河”之间,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相融,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土特名优产品主要有双叶家具、勃农农机、蓝靛果酒、橡木酒具、黑陶、草笔、鹿产品、红小豆、红辣椒等,其中双叶牌家具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5.2亿元,同比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0.1亿元,增长38.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3亿元,增长39.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7.5亿元,增长23.4%;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3.3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6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 002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 955元,增长25%。
工业经济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02.1亿元,增长32.7%。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焦、电、化产业实现产值387.2亿元,比上年净增120.6亿元,增长37.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1 823万吨,增长16.7%;洗煤2 853万吨,增长44.2%;焦炭653万吨,增长23.4%;发电量85亿度,增长11.8%。扎实推进“抓大扶小”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3户,比上年净增28户;资产总额428亿元,增长24.5%。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增长39.9%;实现税收24.4亿元,增长17%;纳税超千万元非公企业达到39户,其中超亿元4户,有2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纳税前十强,17户进入前百名。
产业结构
综合运用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市政策,积极推进主导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工业经济由煤炭“一柱擎天”向煤与非煤“双轮驱动”转变,产业结构由二产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深入实施原煤稳产增效、洗煤改造扩能、型煤龙头带动、焦炭提档升级、化工精深发展、电力做大做强、建材优先发展七大战略,煤炭循环经济呈现出产业规模扩大、产品链条拉长、技术工艺提升三大特点,形成煤-焦-化、煤-电-建材、煤-洗煤-生物质型煤等多条煤炭循环产业链。地方煤矿由446处减少到217处,产能增加到1 250万吨,34处矿井达国家行业二级标准;洗煤企业由70个减少到40个,产能增加到3 700万吨,用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焦炉由25座减少到13座,产能增加到900万吨,副产品全部成为下游产业原料;型煤又添新品种,新建生物质型煤项目2个,产能140万吨;煤化工项目从无到有,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达到28万吨,煤焦油加氢和苯加氢产能均达到10万吨,煤焦油加氢技术填补全国空白,成为全省煤化工产业的排头兵;电力产业做大做强,新增装机容量138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非煤接续产业加快发展,木制品、机械、食品、药品等非煤产业集群粗具规模。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2家、产能150万件套;规模以上机械加工企业发展到3家,勃农兴达公司成为全国小型农机具加工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发展到30余家,被确定为全省六大农机装备产业园区之一;食品加工能力突破24万吨;制药企业发展到2家;非煤产业实现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长50%,煤与非煤产业比由51:49调到48:52。投资4亿余元,完善了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吸引力明显增强,已有9户企业入园,成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分区落户开发区,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 三农”工作
种植业喜获丰收,总播种面积达17.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1万公顷;粮食产量7.2亿公斤,同比增加0.75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农业特产之乡建设扎实推进,棚室蔬菜、白瓜、万寿菊、滑子蘑、烤烟、北药等特色经济作物普遍丰收,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33.33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33万公顷,绿色标志认证达到279个。土地流转面积4.67万公顷,占家庭联产承包耕地的36.5%。畜牧业快速发展,专业养殖小区达到81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生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22.2万头、4.7万头、12万只、256.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5万吨,增长22%;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4%。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转移劳动力8.5万人,创收6.2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搬迁改造城中村3个,新建农民新区5个,新建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5所、标准化卫生院(所)73个、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室)15个,完成7个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解决16个村屯、1.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试点村建设全部达标。
第三产业
外贸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进出口总额达到6 096万美元,增长38%,进出口产品涉及食品、家具、农机、冶金、服装五大类400余个品种,与欧、美、亚三大洲90余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业务往来。旅游业收入大幅增加,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接待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开展跨境游业务,旅游业收入实现10.3亿元,增长9.6%。金融业整体运行平稳,成功引进哈尔滨银行,开办5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7.8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各项贷款余额164亿元,比年初增长29.7%,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城市建设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绿化、基础设施、滨水景观、“三供四治”、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绿化水平全面提高,新增林地面积0.81万公顷,绿化村屯161个、造林633.33公顷,绿化乡村道路68条、13.03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新增5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人民公园、荷花园等公园广场15处、滨水景观带4处、小游园39处,市民出门“百米见绿、千米进园”,建成区绿化覆被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筹办了全省园林绿化现场会,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初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扩建七依高速、七勃公路、石油大道、桃山水库二期、汪清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新建人才路、景丰路等城区道路51条,新增供水管线34公里、供热能力1 100万平方米、管道煤气用户4万户、排水管线19公里。“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实施治理减排工程11个,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全面完成,治理超标工业锅炉32台,关闭焦炉4座,淘汰落后产能57万吨,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5.8%。完成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治理矸石山和裸露山体3座,恢复受损土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改革开放
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比例达到19%。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取消和降低行政收费标准46项。争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金1.62亿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专项资金3亿元。成功争取到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政策支持。举办第3届中国?七台河家具节并升格为省级展会。与韩国曾坪郡等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七台河海关监管场所得到批准。招商引资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个,千万元以上项目69个。
民生保障
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2 042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459万元,为符合条件的10 100名灵活就业人员兑现社保补贴1 63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就业1 3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实现动态消零。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以个人工资为802名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2 4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低于省控指标1.2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13 775各“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