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牡丹江市

市委书记:徐广国 1964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07年1月任现职。
    副书记:张晶川 吴长利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宝良
    副主任:姚寿鹏 杨 明 刘书蓉(女) 杨建平 马 里 侯鸿雁
    市长:张晶川 1964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1月任现职。
    副市长:梁 桥 康志文 王育伟张海华(女) 闫 岩(女) 朱乃振崔培元 闫子忠
    市政协主席:王同堂
    副主席:马志国 宁铁夫 徐德全 王福顺 王开君 庄乾良 李白亲 张 亮 张国君
    [概况]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绥芬河、宁安、海林、穆棱4个县级市和林口、东宁2个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个城区。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其中市区面积2 4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7万。区位比较优越。牡丹江市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东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11公里。境内有G11、G10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通过,开通至韩国首尔和北京、上海等十几条国际国内航线。绥芬河铁路、公路和东宁公路、牡丹江航空港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量1 200万吨,过客量200万人次,绥芬河铁路口岸是全省25个口岸中唯一的铁路口岸,东宁口岸是全省公路口岸中过货量最大的口岸,牡丹江航空港是全省第二大航空港。对俄贸易始终占全省半壁江山和全国10%左右。资源相对富集。森林覆被率62.3%,木材年采伐量100万立方米以上,每年从俄罗斯进口木材800万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地板产量约占全国木地板总产量的5%,是“中国国际木业之都”和“中国新兴地板之都”。已有41种矿产探明储量,原煤、大理石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达31种。水能蕴藏量176万千瓦、可利用风电资源总装机容量500余万千瓦,电力生产企业35家,总装机容量202万千瓦,年发电70亿度以上,是中国北方风电之乡、黑龙江省“北电南输”载能基地。生态环境优良。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春秋观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旅游、度假和休闲胜地,已形成“湖、林、雪、边、俗、红”等旅游特色。境内有国家SA级景区镜泊湖和中国雪乡等著名旅游景区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产业基础较好。第一产业有特色,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培育肉牛、生猪、食用菌、果菜四大主导产业,食用菌产量约占全省的1/2、全国的1/20,是“中国食用菌之城”;国家级绿色有机种养大型原料基地达到9个,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种植业面积1/3以上,全市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8家,全力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第二产业有基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9户;形成了装备制造、造纸、化工、能源、木业、食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有机食品和节能环保建材六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全面兴起。第三产业有规模,旅游收入列全省各市(地)第2名,木博会、黑木耳节等展会影响较大,商贸物流辐射黑龙江省鸡西、七台河,吉林延吉市和俄滨海边疆区,是黑龙江东南部中心城市。历史文化悠久。“牡丹江”源于满语译音,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江”。唐朝时期的渤海国曾建都于此,盛极一时。19世纪末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设牡丹江站,1937年12月建市,1966年由地辖市改为黑龙江省直辖市,1983年牡丹江地、市合并。牡丹江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拥有38个少数民族,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地。牡丹江市文化氛围浓厚,源远流长的莺歌岭、宁古塔文化,恢弘悲壮的革命历史文化,百年对俄交流文化相互交融。牡丹江人创作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戏剧《毛泽东在1960》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涌现出蒋开儒、车行等牡丹江籍文化和演艺界名人,形成了独特的“牡丹江文化现象”。2010年,牡丹江市以“超千破百”为目标,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完成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在追赶跨越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综合实力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1亿元,增长18.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87.2亿元,增长31.5%,总量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33.4亿元、470.8亿元和51亿元,增长36.1%、58.3%和83%,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2位。万元CDP综合能耗下降6.1%。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76亿元,增长17.2%。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协调。进出口总额实现90亿美元,增长7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5.8亿元,增长19.3%;全市新建续建项目1 507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6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 806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363元,增长20.7%,实现全省八连冠。金融支撑作用增强。引进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5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6亿元,增幅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
    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实现销售收入155.1亿元,增长43.2%,规模以上企业户数比重达到34%,居全省首位。1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特种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传统产业裂变提升。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3.3亿元,增长48.6%。佰佳信一期300吨多杀菌素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恒丰1.5万吨特种纸项目进行设备安装,辽宁宝来集团投资20亿元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场地动迁工作全面展开。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国家级绿色有机种养大型原料基地9个,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种植业面积1/3以上。食用菌种植规模、农民劳务收入、乳肉兼用牛改良数量分别增长32.8%、20%和1倍以上。全市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8家,永和有机食品生态园、红星乳业等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税收增长38%,大商、广汇等商贸企业辐射到域外。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
    对外开放
    进出口加工境内境外联动发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新上项目82个,完成投资25.6亿元,海林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阳明工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城区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6个境外园区入驻企业46户、完成投资23.6亿元。商贸、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滨绥铁路牡绥段扩能改造、绥满高速牡绥段建设进展顺利,纳霍德卡国际物流集散港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继续推进。宁安源丰物流园试运营,穆棱大连内陆港项目主体完工,哈牡绥东对俄物流园等七大物流园区粗具规模,牡丹江市成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旅游、会展业加速发展。镜泊小镇开工项目12个,完成投资6亿元。镜泊湖通过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晋级国家SA级景区。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7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3亿元,增长15.2%。成功举办第4届镜泊湖旅游文化节等各类展会105个。招商引资和国际国内交流不断拓展。举办俄、韩、台三个活动周,开展了大连、珠三角等地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9.7亿元,增长35.5%。
    社会事业
    深入开展利民便民活动,30件利民实事全部完成年度计划。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在全省率先设立创业专项资金,筹集5 000万元扶持创业小老板5 0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采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保等措施,投放小额担保贷款10 850万元,撬动民间投资1.6亿元,带动就业9 639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市区新增公益性岗位5 15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推动社保扩面提标,5项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1.5万人,达到212.5万人。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市区最低工资标准月分别提高570元、139元和175元,市区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10%,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286元、年人均1 320元。筹资2.5亿元解决5.3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待遇问题。新农合参合率达98.9%,最高报销金额平均达到4.3万元,提高1.6万元。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25%,门诊补贴病种扩大到10种。投入2 200万元补贴供热企业保证市民温暖过冬,投入835.9万元对4.47万户困难群众提供价格救助。投入5 777万元为1.57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成立志愿爱心帮扶协会,募集到位资金1 400万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名师交流和送教下乡工作,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完成33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4所学校资源整合。全面推进五项重点医改任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投入5 000余万元,积极开展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5项重点公共卫生服务。
    城市建设
    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发展格局规划研究,高质量完成开发区总体概念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及规划区2 675平方公里地形图航测,建成区控详规划覆盖率达到89%。全市城乡建设总投入230.3亿元。加快城市路网和重点工程建设,整修市区街路103条,圣林桥等“五桥”竣工,西十一跨江桥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完成主体封闭。改造棚户区面积200.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7万户。多元投入加快“四化”建设,沿江两岸带状公园建设5.2万平方米广场和2 100延长米甬路。青龙山、北佛山郊野公园等“百园工程”开工建设,市区新增绿地182.7公顷。投入1 130余万元完成63栋楼房“平改坡”。“大城管”体制初步形成。市中心区和6条主干道牌匾广告全面升级。列入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0个污染防治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营。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完成“三溪一河六湖”年度治理任务,桦林供水工程投入使用,解决了6 200户居民吃水难问题。6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牡丹江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县级全覆盖市,市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开工。大湾水利枢纽主体完工并下闸蓄水,林海水库供水工程导流渠、龙虎山水电站、五花山水库开工建设,镜泊湖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全市治理水土流失2.37万公顷,绿化造林1.49万公顷。[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取得新进展]“牡海宁”同城化、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磨刀石、五林、海南3个乡镇和宁安市3个行政村划入市区。牡海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基纳瑞克斯抗肿瘤药、天合石油等飞地项目建设加快,绥穆新城核心区完成投资2.4亿元。“突破林口”战略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