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书记:李海涛 1963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2010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单增庆 刘文波
人大工委主任:周玉环(女)
副主任:段忠利 王连春
行署专员:单增庆 1960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3月参加工作,2009年1O月任现职。
副专员:李廷祥 王金满 徐守乐 吴玉波 凌清范
政协工委主任:岳 君
副主任:赵广君 夏静媛(女)
[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是祖国最北部的行政区。大兴安岭地区辖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3个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4个区。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与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实行政企合一体制,辖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西林吉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10个林业局。全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政区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属黑龙江省行政区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8.1%;属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21.9%。全区总人口5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99‰。全区已发现矿产40余种,矿产地571处,探明储量的矿藏14种。大兴安岭地区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余种。有鸟类16目40科、250种,兽类6目、16科、56种,鱼类17科、43种,两栖动物2目4科7种。山产品主要有越橘、榔柿、松子、榛子、蕨菜、木耳、蘑菇、黄花菜、猴头、兴安蔷薇等。在2010年黑龙江省企业100强评选活动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入围,名列第34位。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粮食总产量420 782吨,比上年增长19%。实现林业产值252 219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木材产量1 982 01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3%。实现木材采运产值124 640万元,比上年减少8.0%。完成更新造林2 289.6公顷,育苗1 211.3万公顷,退耕还林1 083公顷,庭院绿化面积4 325.3万株,义务植树2 242万株,景观林抚育4 027.6公顷。畜牧业总产值实现68 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1%。拥有农用拖拉机10 090台,比上年增长0.8%。化肥施用量(折纯)8 214吨,比上年增长3.5%。农村用电量139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8.5%。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5 253万元,同比增长39.9%;实现增加值139 543万元,同比增长34.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 733万元,同比增长38.0%;实现利润总额17 667万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利税37 928万元,同比增长24.0%。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完成产值134 291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完成建筑、安装工程131 26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 734万元,税金总额4 683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 76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17 534万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7 157万元,同比增长39.3%。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77 521万元,同比增长35.0%,占城镇投资比重74.4%。民间投资129 226万元,同比增长53.3%。全年城镇建成投产项目148个,比上年增加2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8.0%。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61 683万元,同比增长97.7%;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1.6%,提高15.2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8 2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 4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占全区总量15.4%,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3 9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 7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全区限额以下贸易企业及个体户共实现零售额201 5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
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3 415万美元,增长67.0%。其中,出口完成3 157万美元,上升116.5%;进口完成258万美元,下降44.8%。境外采伐完成50.52万立方米,和上年同期持平;在外劳务人员1 588人,下降13.7%。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223.2万人次,增长5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1 958万元,增长61.7%。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646 386万元,比年初增加169 112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44 454万元,增加59 468万元;储蓄存款余额1 016 292万元,增加100 92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3 719万元,比年初增加100 866万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83 902万元,比同期减少29 960万元。全年保费收入55 338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财产险收入5 610万元,增长16.2%;寿险收入49 728万元,增长3.8%。全年赔付11 978万元,比上年下降25.7%。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有普通中学35所,招生7 542人,在校生24 746人,毕业生8 144人。普通小学61所,招生3 266人,在校生21 526人,毕业生4 397人。公办幼儿园18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 855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1 399人,其中专科931人、中专468人。研究所从业人员139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96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2 551万元,全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7.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4%,有线电视用户7.74万户。有卫生机构34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6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 534张,卫生技术人员4 3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 391人、注册护士1 25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全区共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65个。全区运动员全年获12枚金牌、1枚银牌。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548元,比上年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 946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8%,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6 862人,同比增长3.4%,其中在岗职工84 526人,同比增长3.1%。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 630元,增长6.0%。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 011.5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22.3万元,与上年持平。拨付救济、救灾和低保资金到位额9 9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1%。
招商引资
完善《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制定《2010年招商引资及利用外资工作总体方案》,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筛选、整理、选择重点项目。在第21届“哈洽会”上,签约项目28个,签约总额79亿元。在上海“世博会”上,签约项目13个,签约总额10.5亿元。在中国大兴安岭第2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上,签订经贸合作项目23项,签约额6.62亿元,签约额比上届增加1.17亿元,增长21.5%。2010年,履约项目85个,投资总额110.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2.44亿元,同比增长38.6%,位居全省第7位。引进超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总额90.51亿元,到位资金26.5亿元。引进省外项目43个,引资额47.62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引资实现15.09亿元、华东地区引资实现10.06亿元、华南地区引资实现1.1亿元,引资范围达到全国16个省市,到位资金26.25亿元,占引资到位资金总额62%。
项目建设
制定《大兴安岭项目库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动态管理的原则,整合全区项目资源储备,初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项目储备148项,总投资582.83亿元。确定全区重点推进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181.77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4个、地区签状项目18个、其他重点项目31个。截至2010年底,在重点推进63个项目中已开(复)工53项,开(复)工率96.3%,累计完成当年投资26.47亿元,8个项目全部完成年初制定的前期工作目标。
自然保护区建设
颁布实施《黑龙江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完成《南瓮河、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和申报工作。完成呼中三期、南瓮河二期、双河一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工程建设。2010年,新建地级保护区4处、保护小区3处、保护地2处,新增保护区面积36.2万公顷,全区自然保护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布库尔、绰纳河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农村建设
试点村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全区22个省级试点村村内主街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村屯四旁绿化完成率、泥草房改造完成率分别达92%、88%%、90%和70%。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区加大“一村一品”培育建设力度,79个行政村新发展特色种植业村31个、特色养殖业村15个、农产品加工业村4个、乡村旅游村5个、劳务输出村4个,总数达59个。推广新能源应用,建设沼气池388个。新建依西肯乡瓦干村和开库康乡马伦村总装机容量分别为50千瓦和24.5千瓦的风光互补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各1座。
民生工程
出台《重点民生工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兑现松岭、新林、呼中三区公务员工资。深入开展“家庭致富”工程,从事户数3.5万户,户均增收4 0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548元,增长13.8%,比“十五”期末增加3 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822元,增长27.7%,比“十五”期末增加3 27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额由162元提高到185元,农村低保人均年补差额由800元提高到1 000元;基本医疗核销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职工大额医疗费最高限额提高到10万元;2.2万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省养老保险统筹,2 673名中央下放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地方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开工11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0 73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