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呼玛县

县委书记:刘洪久 1962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7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世杰(女)
    县长:杨 刚 1964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9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任现职。
    副县长:冯玉波 杨理顺 关金红(女) 燕希瑞 周 勇
    县政协主席:李香敏(女)
    [概况]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东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南部与黑河市、西南部与嫩江县、北与塔河县、西与新林区和松林区相接。位于北纬50°49′20"~52°53′58"、东经125°03′20"~127°01′30",全县总面积142 62.31平方公里,辖2镇、6乡。总人口5.31万(全口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呼玛县资源丰富,全县草本、木本植物62科15属374种,名贵皮毛动物有20余种;江河中盛产“三花五罗十八鳞”、鲟、鳇、大麻哈等30余种冷水鱼类,生长着浆果、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药等野生植物上千种。境内有储量1亿吨以上的褐煤矿、1620万吨的石英矿、627万立方米的钒钛磁铁矿、12万立方米的玉石矿及12 672万吨的氟石矿,大理石珍珠岩、石棉、紫石、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资源也非常可观。呼玛县是中国少有的纯天然、无污染的一块净土。有耕地7万公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天然草场22.6万公顷,以绒山羊、梅花鹿、狐貉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中草药开发潜力巨大,呼玛县于2003年被列为中国36个野生五味子重点保护县区之一。黑木耳人工栽培形成规模,年产木耳干品50万公斤。实施生态林保护工程,有林地25万公顷,木材蓄积8 000万立方米,有落叶松、樟子松等珍贵树种,素有“祖国绿色宝库”和“落叶松故乡”之称。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大小河流39条,水资源极为丰富,已经建成1.05万千瓦的桃源峰水电站,装机40万千瓦的三间房水电站通过国家水资源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呼玛县生态环境良好,独特的冰雪、森林、界江、古战场、古驿站、少数民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旅游业逐步成长为呼玛县的新兴产业。呼玛县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施马诺夫斯克市、斯沃博德内市、马格达加奇区等边境城镇遥相对应,成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 621万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 352万元,增长241.3%。全口径预算收入8 032万元,增长41.4%;一般预算收入5 368万元,增长51.8%。固定资产投资66 454万元,增长5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 531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7 752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 769万元,增长16.3%。
    工业
    投入640万元扶持鸥浦煤矿改造,全年生产原煤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8万吨。兴安桥铁矿和白银纳硅镁冶炼厂实现恢复生产。鑫玛热电二期工程主体完工,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18万元开展道路延伸、厂房院内硬化、仓储及冷库建设。全年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22 655万元,同比增长192.9%。全年争取项目38个,到位资金7 644万元。储备项目78个。三间房水利枢纽、对俄口岸、韩黑铁路、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等大项目争取均获得新进展。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到位资金6.7亿元。
    农业
    播种面积实现6.8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87亿公斤,同比增长27.4%。特色种植迅速扩大,水飞蓟种植超过2 667公顷,食用菌栽培4 100万袋。投入12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野生蓝莓培育和保护。特色养殖稳步增长,生态猪、千头牛、万只羊养殖基地及加工企业已经着手筹建。投入120万元扶持发展冷水鱼养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呼荣灌溉工程主体完成。整合资金1 000余万元,完成4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试点村、5个地级整村推进村、3个扶贫开发村的建设任务。
    城镇建设
    投资2 415万元,栽植景观树7.8万株、花卉20万株、草坪16.6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41.9万平方米。当年开工建设棚改房3.4万平方米,上年结转3.8万平方米全部竣工。完成499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争取农村危房改造1 300户,投入资金1 040万元。新增中央级重点公益林面积1.63万公顷。通过省级重点火险区治理一期工程验收。新修防火公路100公里,维修部分防火道路和桥涵。完善与十八站和韩家园林业局的联防,推行防火工作重奖重责等6项措施,春、秋未发生火灾。发展生态旅游,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大景区的控制性详规通过专家预审。引资近2 000万元,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呼玛国家矿山公园获得国家正式批复。
    社会事业
    全县有4所学校晋升为省级标准化学校,通过“双高普九”省级初检。高考连续11年居全区普通高中进线率第一。韩家园镇、呼玛镇综合文化站开工建设,53个农家书屋建成。完成电视主干线路建设,收视信号覆盖全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9.13%,累计为2万余名参合农民患者核销医药费63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 800人,各项社保补贴、廉租房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等全部发放到位,职工基本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比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