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突出抓好重点工程,着力探索工作规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卓有成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声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成效,“邻居节”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乐民惠民,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广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广泛开展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干部群众创业、干事、谋发展。在“龙江讲坛”开办公民素质建设系列讲座,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帮扶活动,有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9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有50余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00余人人围“龙江好人榜”,近百万人次参与网上评议活动。评选黑龙江省百名道德模范和“十佳”道德模范。组织“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为好人圆梦活动,参与群众数万人,辐射数百余万人。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和“红红火火过大年”、“端午情怀千人经典诵读”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读书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百万志愿者助邻里”活动,表彰百名“好邻居”和近百个“邻居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2)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纵深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制定实施《黑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召开全省现场会、视频推进会、领导小组会和新闻发布会,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组织全民义务劳动,治理“三土”,清除“白色垃圾”,开展街路两侧及小区建筑物立面装饰改造。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裸土整治面积1 120万平方米,文明工地达标率平均为96%。综合改造维修1 500余条街路和1 600余栋沿街建筑,18个边境城镇实现“一街一品、一楼一景”。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春防、校车整治、客运隐患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分别下降17. 11%、48. 25%和40. 1%;加强公共场所秩序和沿街市容整顿管理,拆除违章建筑24 312处,清理乱贴乱画乱挂、违章设置牌匾广告300万余处。开展文明诚信市场评比,评选文明诚信市场104处、文明诚信经营者506户。开展“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于雪梅式窗口”、“十行百家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开展“创三优、强素质、建美好家园”主题创建活动,配合省人大做好《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执法检查,下发《黑龙江省文明行业管理办法》,全省涌现省级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县(社区、单位、街路、窗口)320个、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5个、全国文明单位(先进单位)164个。特别是继大庆市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绥芬河市在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黑龙江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可持续发展。(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探索创新,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下发《黑龙江省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配合完成中央文明办专项督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与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农委共同建设35个高标准文明示范村,形成“55345”建设模式,示范村综合机械化率达90%,绿化率、道路硬化率、垃圾处理率、新型能源利用率均达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 907元,村级固定资产总额22.2亿元,货币资产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62.3%、47%和61%。组织文明集市、经济强村、场县共建和文明示范村创建专项调研和省直媒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宣传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表彰3 000个诚信农家店、1 000个洁净示范户。举办全省农民红歌赛和精品节目展演活动,召开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批文明户、文明集市、优秀文化广场、文明社区和城乡共创先进单位。齐齐哈尔市在中央文明办会议上介绍示范村建设的做法,佳木斯市同江渔业村等作为全国文明乡风建设重大典型在中央电视台宣传。全省涌现7个全国文明县、34个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镇)。(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展延伸,“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强化。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规划,依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组织13个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大庆市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名列第一。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免费开放9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确定100个省级联系点,制定管理办法,举办培训班,依托中国未成年人网在39所学校建立小记者站。建设38个乡村少年宫,组织科技项目培训。开展优秀童谣征集活动,有5首童谣获“全国优秀童谣奖”。组织童心向党和经典诵读活动。拓展“96311”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的覆盖面,在部分市地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5)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广泛,社会文明新风得到弘扬。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落实工作任务,理顺工作关系,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开发志愿服务网上注册系统,开通“10628007”志愿服务短信台,全省注册志愿者125万人(占城市建成区人口7.7%以上),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67万个,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配合中央文明办在哈尔滨、大庆、伊春、绥芬河等市举行全国“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确定25个社区为全国志愿服务工作联系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全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35项,志愿服务154.6万个小时。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创评、展播活动,大力宣传“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组织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队、百个优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百个志愿服务品牌、百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表彰活动,136万人次参与网上推荐活动,有5人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50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志愿者”称号,志愿服务新风得到进一步弘扬。(6)队伍和阵地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黑龙江文明网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感言征集、文明缅怀等项网上创建活动,开设“名博解读文明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讲座”等项专题,开发文明单位网上申报系统、网上调研系统、网上注册推荐系统等,网络阵地建设拓展创建工作空间,推动了工作创新,促进了创建活动开展。召开创建活动载体创新工作座谈会和省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会第4届理事代表大会,开展创建文明网站活动,组织全省文明办系统和通讯员业务培训,推进学习型文明办建设工作。
(牟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