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作为省委、省政府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载体,来推动全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主要特色是“三优”目标具体化,立足于多办实事,重在建设基础设施、思想道德、体制机制。2011年是工程实施的第三年,主要工作和成效是:(1)加大环境建设、改造、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集中开展“三土”治理(城市裸露土、绿化超高土、建筑残土)、垃圾治理、城镇园林绿化、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街路两侧及旧小区建筑物立面装饰改造,加强“三供两治”和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裸土治理达到1 120万平方米,中心城市主次干道、县城主要街路垃圾清运设施配备率接近100%;大中城市文明工地达标率为96%;18个边境城镇形成“一街一品、一楼一景”的城镇风貌。全省综合改造、维修街路1 511条,是上年的近10倍,基本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努力打造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创建“百个文明交通运输企业、千个文明学校、万个文明交通驾驶人”活动、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活动、“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活动。加大交通秩序管理,严格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先后组织开展春防、校车整治、“两节两会”安保、客运隐患整治、“百日会战”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省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数有3项实现了同比下降,其中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6.3%、6.9%和10.3%。在国省干道开展文明交通线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五项工程”(公路养护规范工程、公路环境整洁工程、公路服务优质工程、公路文明行车工程、公路执法形象工程),创建公路沿线、旅游区沿线环境文明风景线。(3)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开展“迎、讲、树”,我们的节日,邻居节,志愿服务等活动,普及礼仪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逐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共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提高道德素质、养成文明习惯、懂得科学生活。金色田野、城市之光、欢乐校园、爱国歌曲大家唱、道德模范故事会基层巡演等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龙江人物、“十佳公仆”、“六个十佳”评选及“四有”职工达标、“改善发展百面旗”竞赛、“十佳百强巾帼文明岗”等活动,涌现一大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引领社会风尚的典型。 (牟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