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齐齐哈尔市坚持以“六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公益事业配套化、村屯建设园林化、村风民俗文明化、村务管理民主化、村民生活小康化)为总目标,以提升乡风文明为重点,大力开展“四示范”(在践行传统美德、弘扬先进文化、实现民主管理和推进环境文明上做示范)、“五抓”(抓文化阵地、抓载体活动、抓村政管理、抓城乡共建、抓示范引领)、“三新”(培育新农民、打造新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使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1)抓文化阵地,完善立体教育培训体系。坚持生产性项目和文化类项目同步推进策略,文明示范村共建设项目50个,其中文化类项目11个,总投入1 090万元。新增文化广场面积97 880平方米、体育健身设备53台套、文化娱乐设施375件套,新建文化活动室9个、图书室3个,配备电脑181台套。各村做到“六个有”(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点、球场、会议室、40件以上音乐器材、1处2 500平方米以上休闲广场)。各村配备文化辅导员、文化协管员和思想文化教育志愿者,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培训和量化考核。全年共举办科技、法律、农技等培训300余场次,10万余人接受培训,开展文化体育活动1 500余次。(2)抓创建活动,搭建多样群众参与平台。在农民中开展创“十佳”活动。通过村民小组推荐、村民协会评议、全体村民投票、村内张榜公示、村委会认定等方式,评出“十佳”农民30余人。在农户中开展“四进农户”(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创评活动。涌现“四进农户”示范户610户。在驻村企业中开展“季评十件好事”活动。万名农民推荐好人好事数千件。在重要时段举办农民自己的节日。农民在自己的节日里欢庆丰收,分享幸福,村民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100%,公共安全感达到98 %。(3)抓科学管理,强化自我建管角色。定期召开村总支会、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村支部建立五不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和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服务区制度。文明示范村共建立党员联系户191对,建立党员服务区191个。根据42个村办企业、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红白理事会、5个村民文艺体育协会、5个老年协会职能和农民特点,建立规章制度87项。(4)抓城乡共建,汇聚多方助推主动力。50个城市家庭和50个文明示范村农户开展互助活动,79个企事业单位与文明示范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交通部门和齐北公路沿线村镇共同推进区域环境文明、秩序文明、行为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文明、窗口文明活动。(5)抓引带辐射,形成梯次推进格局。总结整洁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三三”模式、“整洁十区”建设模式,查罕诺村“村支部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会+农民协会”基层组织管理模式、“八免七补贴”社会服务模式、撤村并屯建农村小城镇“丰林模式”和兴十四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村企共建模式等。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28个,编制(修订)村庄建设规划307个,撤并自然屯33个,确定157个市县级文明示范村。成立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文明办。从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成立121个帮建推进组,逐村帮助落实规划、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管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大项目建设和文明示范村建设“走比看”检查,现场打分,公开排序。有4个省级文明示范村基本达标,289个新农村试点村文明村镇建设任务完成,157个市县级文明示范村实现集群式发展,齐北、齐甘、齐扎、齐泰“两抗”遗址、齐昂沿线和扎龙湿地风景区沿线6条文明村镇示范带基本成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竞相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牟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