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开展“共享蓝天”活动
绥化学院深入8市县72所中小学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发放问卷3 372份,召开座谈会,深入家庭走访。启动“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共享蓝天”活动,组织5 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与5 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牵手,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指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1)狠抓根本,切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本领。组织80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状况,亲近留守儿童。组织98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1 520余户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 630余次,确定帮建目标。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方面专题讲座。(2)找准突破口,建立良好的沟通服务渠道。大学生志愿者连续向留守儿童通信,累计通信5万余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编排文艺节目,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先后到青冈县劳动二中、明水县崇德中学、海伦市东林一中等100余所乡村中小学与留守儿童联欢。先后将100余名留守儿童及临时监护人请进大学校园,参观图书馆、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房、美术学生画室及音乐学生琴房。(3)创新手段,搭建志愿服务网络。开通电话连线、手机短信、电脑网络等快捷方式,3 200余名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老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联系。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图书室20余个,捐赠各类图书1万余册,为3 0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开办流动辅导,抽调4名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为监护人进行现场辅导,讲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现象,共同研究成长期孩子的教育方法。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题网站,通过网络宣传留守儿童情况,带动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4)健全机制,促进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到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立4个实践学分,出台《绥化学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规程》,成立实践教育指导教研室,指导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要求大学生在关爱中完成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接受综合测评、教育考核,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与各县市关工委紧密配合,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中小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辅导站,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牟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