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11年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反腐倡廉工作。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反腐倡廉方针,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深入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八项工程”,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1)扎实推进“政令保畅工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和节约用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十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问题6 801个,整改6 318个。认真开展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建设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570个,整改449个。加强对安全生产情况的巡视检查,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56起,追究事故责任人员618人。对援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制定对口援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对市、县、乡换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2)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工程”。深入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着力解决庸、懒、散和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等问题。改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共受理效能投诉1 656件(次),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党政干部实施追究问责。发挥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共监察要素市场交易和审批项目11 611项,调查处理违规问题289个。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工程建设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排查工程建设项目5 877个,发现问题1 672个,整改1 406个。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全省共清理出“小金库”288个、金额5 581.3万元,进一步完善了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对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清理此类问题7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62个,节省资金608.5万元。对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共清理出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4 790台。严格落实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全省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90个和124人(次),查处违规人员81人,涉及金额238.2万元。在省直部门全面开展行政绩效管理与评估试点工作,开发应用省直部门和市(地)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面向社会开展省直部门绩效满意度问卷测评,梳理出意见和建议960条,对省直48个部门行政绩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初步形成了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量化评价体系,促进了廉洁高效机关建设。(3)扎实推进“纠风护民工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惠农资金、农机补贴、征地补偿款发放、违法违纪拆迁、保障性住房分配、群众“看病贵”、中小学乱收费、食品药品安全、城乡低保金发放、公路执法等10个方面涉及民生问题的专项治理,全省共纠正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9 683个,整改违规资金3.6亿元,减轻企业负担9.8亿元;全省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423个,查处损害农民土地权益和违法拆迁案件5 711件;省纠风办直接查处利民开发区“3·28”强拆殴斗案、庆安县多起违法强拆案、“乳多宝”问题乳粉案等11起典型案件,问责36人。深入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选和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学校、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活动,各级参评部门共出台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20 403条,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65 130件。不断拓展和延伸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平台,通过“行风热线”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 395件,发挥政风行风检测点和监督员作用,共办理监督员情况反映356件。(4)扎实推进“惩治腐败工程”。查办案件始终是反腐败工作的主要手段,全省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共受理信访举报24 141件(次),查办违法违纪案件3 710件。重点查办省森工总局原局长刘忠敏受贿案、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荣吉受贿案、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邢国威贪污受贿案等大案要案,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 055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06人。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7件,涉案金额2 743.5万元。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9 899.2万元。加强办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使办案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系统:实施信访“百日专项治理”,对143起重点信访案件进行督办;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办案制度、推进办案人员执证上岗,加强办案业务、办案安全培训和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严格对办案程序、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严格对办案程序、办案措施使用的监督检查,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得到加强;推广使用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应用系统软件,规范案件审理工作;认真开展申诉复查工作,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面实行典型案件“一案双报告”制度、坚持以案促教促管促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和治本功能。(5)扎实推进“促廉从政工程”。坚持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从政约束。采取分层分岗、示范警示、岗位廉政教育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实施廉政教育。在省管干部中开展“每季一案”警示教育活动,应用积分制廉政教育网络系统构建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实施廉政文化“创新工程”和“精品工程”,命名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示范点及“全省廉政文化建设带头人”,巡回演出反腐倡廉龙江剧《村官陈二哥》。对省管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印发《廉政提示书》。对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利用婚丧嫁娶事宜敛财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全省县以上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9 910人(次),诫勉谈话1 645人(次),函询879人(次),50 278名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43 228名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14 107个党政班子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追究210名领导干部的责任。省委巡视组对28个县(市)集中巡视,对全省执行换届纪律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煤矿等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开展巡视监督。落实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视察黑龙江时提出的“五个牢牢抓住”的要求,落实《廉政准则》的要求,对2.9万名党员领导干部自查自纠报告在纪委备案。按照中央纪委的要求,开展《党内监督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推动了制度执行,提高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水平。(6)扎实推进“源头治理工程”。进一步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全省已取消和合并减少行政审批(许可)事项513项,审批时限压缩41%。开展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活动,检查省直部门行权项目194个,组织测试700余人,公开通报处理一批违反制度的典型案件。开展廉政风险预警、廉政保证金、监控资金运行、廉洁指数测评等试点工作,探索“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电子政务监察平台二期工程涉及的32项业务审批与监察预警分析软件系统投入使用。加快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建设,启动黑龙江省招投标网,推进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经营性土地出让网上招投标工作。全省林业、煤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进展,通过岗位职权界定、业务流程梳理、制度建设评估、工作方式分析、相同岗位类比、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442 990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75 483个,优化权力运行流程19 869个,实施项目管理9 119项,健全完善防控制度87 368项,初步建立了林业、煤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7)扎实推进“基层建设工程”。制定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实施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全省112 722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规范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360个。全省派驻中心乡(镇)纪检工作室参与乡村重大决策会议8 000余次,参与监督新农村建设项目8 298项。通过实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减少农村不合理支出4 624万元,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6 280万元。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政策落实、科技致富、矛盾化解、帮贫解困四进农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13.8万个。查处违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132人,健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试点工作。出台《关于在省属高校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高校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在3 050个城市社区建立纪检组织,配备纪检员。在农村村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纪检组织,不断扩大反腐倡廉建设的覆盖面。(8)扎实推进“能力建设工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秉公执纪”为目标,将“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与“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县、乡纪委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各级纪委班子;完善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加大干部轮岗、挂职、交流和教育培训力度,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各种教育培训6 325人(次),省纪检监察干部学院建设进展顺利。“金纪工程”省纪检监察内网开通运行。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切实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派驻中心乡(镇)纪检工作室作用,探索市(地)、县(市、区)直属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革。
    
    (樊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