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民主党省委
2011年,农工民主党省委按照农工党中央、中共省委的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农工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共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围绕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农工党省委五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1)抓住契机,思想宣传理论工作取得新成绩。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积极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牢固树立“同心”思想。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省市委会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新春座谈会上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比赛,参加中共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组织开展演讲、征文及书画活动,挥毫泼墨,抒发情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把同心思想落在实处。结合开展“身边感动”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1年是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年规划的整体推进年,按照农工党中央和中共省委统战部的要求和部署,组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身边感动”学习教育活动,参加中共省委统战部组织召开的统战系统“身边的榜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撰写理论文章、走访采访等形式,宣传在本职岗位上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深化对先进典型事迹、崇高精神的认识和感悟,扩大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影响力,用典型事迹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农工民主党省委荣获农工党中央2011年度“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哈尔滨市委、齐齐哈尔市委、大庆市委荣获“优秀单位”称号。结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借农工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黑龙江省召开之机,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各级组织要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始终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组织黑龙江省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为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结合《前进论坛》创刊50周年,针对文化建设开展笔谈,撰写文章,从而增强农工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先后荣获农工党中央理论研究优秀组织奖,多篇优秀成果获农工党中央和中共省委统战部的一、二等奖,荣获2011年《前进论坛》征订工作先进单位、哈尔滨市委、大庆市委荣获“先进市级组织奖”。(2)围绕中心,参政议政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座谈会、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就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农工民主党省委提交团体提案11件,其中《关于把发展旅游产业上升为我省经济战略性产业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提交的《关于加快我省草业建设,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抢救张权有关资料的建议》、《关于运用轮岗方式解决择校热问题的提案》被评为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优秀提案。根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与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协作的座谈会纪要》精神,积极配合农工党中央来黑龙江省就“加强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建设”课题进行考察、调研。按照中共省委统战部的统一部署,完成《关于加强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凸显资源优势实施大界江旅游发展战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应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发掘整理的重要突破口》、《关于黑龙江文学流派及创作群体建设的调查报告》4份调研报告。在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表彰大会上,《关于黑龙江发展现代农业和对俄贸易区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建议》荣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3)关注民生,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果。全省各级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和“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共捐款14.1万元人民币,爱心人士共捐助善款57万余元,义诊3次,40余名农工党医疗专家为720余名群众提供义诊咨询服务;开展以“人居环境与健康”为主题讲座2次,受益群众600余人。发放第4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宣传手册120余册、宣传挂图100余张。被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组委会授予“第23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科学和平贡献奖”荣誉称号。按照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系统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专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办公室,积极联络、沟通,天津爱趣源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向肇东市投资印制奶制品外包装项目,计划投资4.2亿元人民币,可解决1 000余人就业问题。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协助农工党员捐助人民币200万元,建立“艳丽光明基金”,主要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白内障复明,就眼病开展的学术交流、培训等公益活动。协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共为黑龙江省公益事业捐助价值130万元的医疗保健等药品。各市委会、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也积极投身各项公益活动,树立了农工党的形象。(4)强化管理,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按照农工党中央和中共省委统战部的要求与部署,根据《各民主党派省委关于做好市级组织换届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科学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圆满完成全省4个市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4个市级组织21位班子成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有10人,占总数47.62%,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8.86岁。按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注重质量,把握速度,平稳有序”的总体要求,重点在人口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发展党员,为拓展参政议政领域充实力量,注重吸收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加入农工党。截至2011年11月,全省共有党员2 672人,其中省直869人、哈尔滨市557人、齐齐哈尔市539人、牡丹江市370人、佳木斯市272人、大庆市65人。全省党员医药卫生界1 737人,占总数的65%;教育界329人,占12%;科技界138人,占5%;其他界别468人,占18%。具有高级职称1 360人,占50.9%;中级职称1 149人,占43%。在职党员l 825人,占68%;离退休党员847人,占32%。全省党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进一步规范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推荐程序,把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积极助推农工党员实职安排,争取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为人才队伍的成长搭台铺路。不断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办事、办文、办会及时有效,信息化水平和无纸化办公能力明显提高;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保密工作进一步加强。省委会机关进入“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直系统“合格职工之家”行列,在统战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机关支部被授予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农工民主党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