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2011年,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 5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705.6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 317.3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4 481亿元,同比增长13.1%。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达到557.05亿公斤,总量、增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1位。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 808.6亿元,增长13.5%。服务业健康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 523.8亿元,增长31.8%。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41%和51.3%,产业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43.7%。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省重点推进的445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37.3亿元,产业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乡消费市场体系继续完善,“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有力落实,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城乡消费差距不断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 705.1亿元,增长17.6%。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同步增长。货物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85.1亿美元,增长50.9%,对俄进出口增长1.5倍。在“香港活动周”、“哈洽会”签约项目落地的带动下,实际利用外资34.6亿美元,增长25.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长16%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新等级私营企业户数增长35%,注册资金增长33%。 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为13.6:50.5:35.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53.6%和40.0%。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7.3:3.4:25.8:1.5:2.0变化为68.5:3.5:24.8:1.3:1.9。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28.67万公顷,增长5.4%。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 443.4万人次,增长28.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 091.5亿元,增长23.5%。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哈尔滨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哈兽研“猪传染性胃肠炎”生物疫苗等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8亿元,增长12.3%。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组织实施100个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万元GDP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0.4 %和2%。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增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5%,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利税总额增长28.9%。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告捷,实现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近4 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新建一二级公路2 415公里、农村公路4 000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公路网络体系。绥化至北安高速公路、富锦至绥滨公路大桥、漠河机场至北极村一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公路项目建成通车。铁路建设在建里程622.7公里,前抚铁路竣工通车,哈齐客专、哈西客站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格达奇机场基本建成,机场总数达到10个,居东北三省之首。投资157亿元,新建、续建水利工程项目359个。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审核。启动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工程二期,植树造林24.17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45.2 %,恢复湿地1 0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6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45.9万公顷,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8 200公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 696元和7 591元,分别名义增长13.3%和22.2%。省财政用于民生专项支出209.9亿元,按可比口径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3.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镇新增就业77.3万人,下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6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8%。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5.8%。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提前实现了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程加快,开工建设86.87万套,总量居全国首位,竣工40万套。“三供两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开工建设项目325个,完成投资139.9亿元。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