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
省市国资监管机构注重运用资本市场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哈尔滨市积极推进哈药集团以哈药股份为平台收购三精制药、生物制药等医药板块,通过资产重组推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齐齐哈尔市积极支持丰源肉联加快上市前期准备工作。伊春市政府完成全省最后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光明家具的股权分置改革。省国资委制定实施国企上市3年规划,加大力度推进了工大环保股份等公司上市工作。继续推进股权多元化和规范董事会建设。省国资委第一次完全借助资本市场推进出资企业辰能集团和新良集团在集团层面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邀请国务院国资委专家对全省国资系统推进规范董事会工作进行培训,制定了推进董事会报告工作、对董事会评价等制度,并选择一户企业进行试点。加大力度进行战略重组。哈尔滨市整合工业资产成立工业投资集团,并出资控股民营企业顺源齿轮,为加快哈尔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搭建了新的平台。大庆市积极推进工商业投资公司与工商业担保公司、公路客运枢纽站和客运集团业务合并和资本重组。龙煤集团大力开发省外资源,收购重组新疆、陕西等地煤矿,增强煤炭开采能力,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各市地依据区域发展战略,加大重点产业的培育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哈尔滨市国资委注重发挥投融资平台对大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市创投公司与以色列基金合作,通过PE方式扶持了一批创新型项目。哈药、恒丰纸业、一工制造、龙煤、建工、辰能等大型国有企业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有企业整体结构优化。省国资委出资企业非煤产业收入贡献率、利润贡献率分别达43%、47%,同比分别增长5%和4%,比“十一五”期初分别提高9个和37个百分点。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资金等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截至2011年底,882户国有企业已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职工7.62万人,拨付经济补偿金9.92亿元。哈尔滨市属53户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圆满结束,全市累计分离家属区供水990万平方米,供热748万平方米,物业768万平方米。央企“三供一业”分离改造移交的准备工作已就绪,移交工作原则、责任主体、资金来源、人员安置和改造标准等重大政策已经确定。职教幼教提高待遇工作有序推进。哈尔滨市制定《哈尔滨市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维稳工作预案》,成立哈尔滨市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特殊疑难问题审核委员会。政策性破产遗留问题妥善处置。各市地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落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7亿元,解决了破产企业91万名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协调落实补缴失业保险问题,5 428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成立黑龙江联合产权交易所,初步打造了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 (王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