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水产养殖

  充分利用黑龙江省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特别是不断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1)集约化生产方式不断推广普及。利用颗粒饲料进行驯化养鱼、在江河中进行网箱养鱼特别是养殖地产名贵优质鱼类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在全省继续快速发展。全省驯化养殖面积达到4.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2%;网箱养鱼面积达到9.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均超过年初计划。在驯化养鱼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增氧机、自动投饵机等渔业机械已得到普遍应用,池塘养鱼特别是驯化养鱼已初步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绥化市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实行大面积连片机械增氧和自动投饵技术,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驯化养鱼面积发展到1.48万公顷,已成为该市水产养殖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最主要来源。在全省高产高效特色养殖推进会议的推动下,具备条件的县(市)都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同江市投资600万元,在水域宽阔、水深、水质优良并与黑龙江相通的哈鱼河下口,置放网箱600个,养殖鲟鳇鱼、黑龙江野鲤等地产名优鱼类,面积达到1.44万平方米,成为继抚远县之后的黑龙江省又一个网箱养鱼大县。(2)严格标准,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省以肇东市涝州镇、北林区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巴彦县少凌鱼种场和呈祥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等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带为重点,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生产模式,提高示范带标准化生产水平,示范引领全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建设。2011年,全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18.67万公顷,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35.19万公顷,占放养面积的85.7%。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不断深入。绥化市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活动。2011年,在原有基础上又申报创建北林区金龟山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望奎县东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2个部级和8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创建总面积654公顷,全市累计创建面积增加至2 894公顷。为夯实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基础,哈尔滨市11家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1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投入4 527万元,升级改造老旧池塘233.3公顷。全省投入1.7亿元,维修改造池塘1.06万公顷,为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提供了有力保证。齐齐哈尔市在重点抓好原有12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基础上,2011年又组织申报6家和21家生产单位分别创建部级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截至2011年末,全省共创建71家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88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18.7万公顷,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35.2万公顷,占放养面积的85.7%。(3)精心组织,认真开展水产品质量监测工作。认真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督抽查和市场例行监测工作。7月中旬和9月中旬,配合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进行两次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督抽查抽检工作,共抽检样品80个,78个合格,全年样品合格率为97.5%;8月中旬和9月上旬,开展省内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督抽查,共抽检样品42个,监测结果全部合格;1月中旬、4月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中旬,配合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连)对哈尔滨市、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销售的水产品进行4次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4)休闲渔业继续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全省各地不断扩大休闲渔业的经营范围,将民俗游、冰雪游、冬网捕鱼等内容纳入休闲渔业的经营范畴,推动了休闲渔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2011年,全省水产游钓面积达7.2万公顷,游钓点4 514个。齐齐哈尔市开展游钓养鱼场户达300余家,经营规模3 330余公顷,吸纳劳动力400余人,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年增收超过1 300万元。(5)综合养鱼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全省综合养鱼面积达到7.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3%。在总量继续扩张的同时,综合经营的范围进一步拓展。鸡西市渔禽、鱼畜相结合的综合渔业面积5 217公顷。嘉荫县一号亮子渔场,作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渔场,积极发展集水产养殖、养畜禽、休闲垂钓、水产品冷藏包装等综合性生产经营。绥化市以沟塘田结合,稻鱼鸭共作等模式的综合养鱼面积发展到13 187公顷,形成了以渔畜、渔禽相结合为主体模式,配合以养鹿、植树、种草、栽花等多种项目的多元发展综合养殖新格局。讷河市九井镇青山村养鱼户毕文才利用20公顷鱼塘搞鱼雁结合,发展特色养殖,野雁家养,现有可繁种雁及商品雁100余只,自己孵化并卖种蛋、雏雁、商品雁,年收入10余万元。 (郭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