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齐齐哈尔农垦管理局

  2011年,齐齐哈尔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着力打好“城镇建设、产业兴城、结构调整”3个攻坚战,保障和改善“十项民生”,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生产总值47.25亿元,同比增长24.87%;人均纯收入15 694元。
    农业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当年新增水田11 866.7公顷,水稻育秧大棚5 719栋,浸种催芽设备3套;新增滴灌2 000公顷、蔬菜大棚359栋、有机食品认证4 667公顷;投资1.77亿元,用于农机更新,新增农机具1 630台(套);高效经济作物2万公顷、高产创建10 666公顷。粮食平均亩产537.7公斤,亩产效益698元,列垦区首位。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规模推进有序,服务体系健全,健康养殖开局良好。生猪、肉羊、禽类等健康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生猪出栏49.37万头、肉羊19.95万只、禽712.32万只;畜牧业增加值12. 45亿元。取得了粮食总产、单产、亩效益三超历史和禽类总量、牧业增加值两超历史的5个最好成绩。
    加工业 各场按照管理局“十园九链”发展要求,依托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确定了本场“产业兴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一场一主、一场一特”格局基本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起步扎实,为“强工”“三年攻坚战”打牢基础。新建、扩建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1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扩建续建项目6个。克山农场马铃薯工业园、查哈阳农场稻米工业园、齐齐哈尔种畜场健康食品工业园、绿色草原牧场中草药工业园、繁荣种畜场玉米工业园区建设粗具规模。查哈阳农场获得垦区唯一的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泰来农场嫩鑫牌稻花香2号大米获得中国粳稻米大会组委会“优质食味粳米”称号。
    招商引资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完成招商引资37项,实现招商引资额9.7亿元,资金到位额5.97亿元。利用外资项目10个,合同金额776万美元,到位资金额776万美元。出口创汇7 438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535人,境外农业开发面24 667公顷。旅游业收入1 825万元。
    新农村建设 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投资多元、产业聚集、精品适用、管理长效”6条原则,“三年决战”中,全局共投资26.6亿元,整体搬迁居民点90个;拆除泥草房45.8万平方米,基本消灭泥草房,4.5万人告别了几代人居住泥草房的历史,喜迁新居;2009-2011年新建住宅面积177.1万平方米,超过2008年住宅面积的总和,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4.51万,增加到9.63万,城镇化率由39.1%提高到75%,人均住宅面积由21平方米提高到28平方米;管理局被评为全省拆除泥草房先进单位,查哈阳农场场部城区“南移西扩”奠定了垦区西部稻米产业城的基础,克山农场被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富裕牧场民族村被列为全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和全省五星级新农村建设管理区,依安农场彻底消灭了场部平房,巨浪牧场实现了无居民点农牧场。“公路三年决战”全面告捷,新建农村公路414.5公里,超额完成计划107.1%,建设总里程是2008年以前全局建设总里程的1.7倍,3年跨越60年,实现了农牧场、管理区通畅率100%、作业区通畅率95.8%。新增城镇绿地17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绿化树木116.3万株,9个农牧场兴建森林公园和健身、休闲广场。确定11个农牧场“场花”。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农牧场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民生 2011年,投入5 491.6万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2 527万元,新建、改建5所幼儿园;投资4 400万元,共新建、扩建4所农牧场医院、11个基层卫生所,总面积为18 978平方米;投资l128万元,用于通信网络建设;投资500万元,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11个农牧场全部看到总局、管局新闻;投资3 000余万元,用于社会治安、消防设施得到建设,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基础设施改善。投资300万元,完成2个安全饮水项目,解决7 970人饮用安全水问题。新增城区硬化路面36.9万平方米,增加集中供热158.9万平方米,自来水管线9万延长米,排水管线11万延长米。投资700万元,建设沼气项目2个。全局城镇新增就业4 078人,办理断保、漏保全额缴纳人员1 235人,447名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职工共富和“小银行”富民行动已形成共识,起步扎实有效。 (王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