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农垦管理局
2011年,全局上下以总局、管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突出6个围绕,推进6个加快,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率先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2011年,管理局实现生产总值(GDP)43.3亿元,人均纯收入20 527元,分别比2007年翻1.3番和1.2番,城镇化率达到86.5%,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现代化大农业 全局落实玉米22 466.67公顷,占27%;经济作物28 666.67公顷,占33.5%。种植业平均亩效益达到590元。落实示范带面积2万公顷,核心地号作业标准高、作物长势好、管理到位,示范带动作用强。累计投入农发资金1.5亿元,建设了良种库、水泥晒场、农机场库棚、烘干塔等设施。完成各类水利建设资金3 270万元,土石方量68.5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 8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 000公顷、改善防洪除涝面积2 800公顷。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512台,累计争取国家补贴9 900万元。认证有机及有机转换基地40 066.67公顷,保持绿色水稻基地面积1.2万公顷,保持无公害生产基地33个,产地面积78 666.67公顷,无公害产品85个。组建专业合作社220个,耕种土地53 333.33公顷,占65%。实现畜牧业增加值9.24亿元,同比增长19.5%。新增浆果面积73.33公顷,完成食用菌栽培1 670万袋。
工业经济 全局全口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亿元、增加值7.8亿元、利润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 %、47.5%和34.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对部分重点企业继续实行参股不控股、控股不经营,全面推行定利上缴办法。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股权改革力度,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场办重点企业继续增资扩股。重点推进了铁力、和平、肇源、红光和嘉荫五场园区建设及园区内企业税收政策的争取工作。铁力农场工业园区正在申报总局级工业园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23. 8%。利用外资到位资金580万美元,同比增长8.4%。17个项目落地,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1个。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 600万美元,其中自营进出口额450万美元,同比增长42.2%。
场县共建 完成农机“三代”面积333 333.33公顷,承租农村耕地32 666.67公顷。推广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69 333.33公顷。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35项,面积98 666.67公顷。培训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5 820人。建立科技示范户775人。建立示范园区20个,面积8 533.33公顷。在地方建设种子销售网点12个,销售种子6 460吨。为地方免费测土配方施肥66 666.67公顷。阳光保险公司为农民开展农业保险面积21.42万公顷。新争取1 000万元农机项目15个,争取国家项目资金9 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各合作社农机“三代”能力和装备水平。各农场和各局直企业充分发挥牵动引带作用.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16 666.67公顷,拉动农民奶牛养殖1 580头。社会文化共建有新进展,接纳地方学生945人,诊疗周边群众5 871人。场县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4次。
小城镇建设 抓城“三年决战”目标圆满实现,在垦区创造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实现非保留居民点全部搬完,每年新建住宅竣工率垦区第一,城镇化率垦区第一,安全无事故垦区第一。连续3年被总局评为城建先进单位。2009-2011年,累计争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1. 95亿元、廉租房补贴资金6 781万元、供热改造等资金2 041万元。全局整体撤并居民点72个,拆迁面积46.7万平方米。投资18.5亿元,建成楼房和新型住宅9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净增5.9平方米。砖瓦化率97%,楼房化率70.2%,城镇道路硬化率97%,集中供热率56%,城镇绿化覆被率32.7%。城镇管理逐步规范,各场从组织、体制、制度、人员、设备、资金上保障了城镇管理工作有效地运行,投入城镇管理资金1 540万元。
民生工程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管局投资640余万元,对局直办公区、局直南北居民小区进行了供暖、供电、供水和环境改造,改善了办公环境和局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79.0公里,公路硬化率96.6%,位居垦区首位。解决了3个农场3个居民点0.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按计划推进,和平等四场学校已通过总局验收。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新建、改建的9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力度,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87亿元,医保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5万人。积极落实配套资金96万元,确保了低保救助工作顺利的开展,为低保家庭大学新生等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30余万元。全局完成新增就业人员1 247人,完成责任目标的114%。精心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建立专项帮扶资金1 195万元,扶持贫困、低收入职工628户。以“平安管理局”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大综治、大防控“四大工作体系”,实现了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财务管理 通过推行“五统五建”制度,2011年全局共减少支出1.02亿元;创新预算管理制度,年初剔除不合理预算支出1 800万元;项目竣工审计审减额占送审额的比例从4.8%下降到4.4%;利用网银管理,实现了资金监控方式的新跨越;积极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已到位哈尔滨银行贷款2.08亿元,北大荒集团贷款1.7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1.8亿元,累计融资5.58亿元,贷款全部为银行基准利率,节约融资成本近千万元。争取总局拨款指标8.25亿元,高于垦区平均水平。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程有序推进,两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9次。以“学党史、议党情、讲党课”为主题,组织开展党委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21次。对7个农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选配、调整领导干部12名。选拔认定17名农牧场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与哈尔滨管理局联合委托总局党校举办为期10天的农牧场领导班子副职后备干部培训班。与北大荒股份公司联合委托吉林大学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基层管理干部30人。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16人。以“践行绥化理念,推进跨越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10月份,召开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暨绥化理念研讨会。6月初,在和平、肇源召开“创先争优”现场推进会,为“创先争优”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7个单位被授予总局级基层党建示范点、25个单位被授予管理局级基层党建示范点。“清风净土”工程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制度执行年”成效显著,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面启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以庆祝大会、先优表彰、学习理论、高唱红歌、党史竞赛、座谈讨论等为主要形式,营造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老干部、关工委、工会、共青团、民兵预备役以及行业系统管理部门在推动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玲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