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2011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黑龙江省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全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黑龙江省电信行业累计完成投资83.2亿元,其中:3G投资16.2亿元。全省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全省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3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全省电话用户(含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 359.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7.4部/百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0.6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6.73部/百人。(2)经济信息化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信息化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围绕着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积极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涌现了大庆油田、龙煤集团、哈药集团、哈飞、哈电机等一批国家级企业信息化典型,带动了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3)农业农村信息化为农业林业大发展提供了支撑。实施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普及工程,统筹规划建设省级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利用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各类信息服务手段,面向各地各部门和基层用户开展三农服务。推动电子政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统一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建立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应用培训,提高了农村基层各类人员的信息能力。(4)电子政务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政务进入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和网上办事的新阶段,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和预防惩治腐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5)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快速拓展。服务于行业、区域及中信息业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6)社会信息化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渠道。初步构建了一个惠及全省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疾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步入临床医疗信息管理阶段;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了人口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建成了全省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信息化公共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基础工作取得稳步进展,起草了《黑龙江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蒋天翔 孙君斌 张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