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保险监管

  2011年,黑龙江保监局准确把握保险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围绕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不断加强和改善监管工作。(1)大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注重检查针对性。对车险、银保、中介、农险等重点业务领域,查实存在的虚列费用、虚假承保理赔等数据不真实问题和夸大收益、不如实告知等销售误导行为。注重查处效能。坚持依法严处,强调机构和人员并处,追究上级管理责任,加强整改跟踪问效,防止一查了之、一罚了之。注重检查与内控有机结合,发挥现场检查与完善公司内控的双向促进作用。针对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回溯内控缺陷,督促公司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注重对新问题的研究。主动突破常规束缚,深入探讨市场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堵塞监管“真空带”,避免政策“擦边球”。2011年,黑龙江保监局共派出459人次,7倍于现有人力,对133家次保险机构实施现场检查,是上年同期的3倍,合计罚款338万元。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公司经营效益日益提高。产险市场在2010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2011年承保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64.51%。寿险销售误导现象明显好转,意外险经营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保险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机构进驻速度显著加快。(2)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监管为民的理念,加大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力度,围绕销售误导、理赔难、维权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着力治理寿险销售误导。狠抓销售人员素质,坚决落实营销员100%持证上岗;推进营销员继续教育,完善营销员诚信记录,统一规范电话回访话术标准,加强银邮类兼业代理资质监管,落实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着力解决车险理赔难问题。出台车险理赔服务流程指引,落实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开展理赔案件回访式抽查,集中清理车险理赔历史积案,完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机制。2011年抽查显示客户满意度为87.3%;全省清理车险积案10.7万件,累计赔款6.22亿元,积案存量降幅达79.47%;哈尔滨试点地区37%的轻微事故车辆实现了快挪、快处,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压力。着力处理好信访投诉问题。2011年,黑龙江保监局处理涉及消费者权益方面投诉835件,当年解决率为96%,涉及金额2 617万元。此外,针对现阶段保险消费者群体尚不成熟的实际情况,黑龙江保监局也着力加强消费者教育工作。组织全行业开展“3·15保险宣传周”、“旅游保险宣传周”等大型咨询宣传活动。编印保险知识宣传手册。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普及保险知识;加强保险消费提示,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做好保险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增加监管的透明性;认真参与省纪委纠风办主办的“行风热线”节目。(3)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与化解。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警。注重开展日常非现场监管,完善风险甄别指标体系,密切跟踪关键指标异动,全年对17家次保险公司进行监管质询,加强了窗口指导与风险提示。防范机构内控失效风险。深化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公司实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强调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加强对公司的内控监管,坚持把内控有效性纳入各项检查的常规内容。认真落实内审报告机制,督促强化风险导向审计和后续跟踪审计工作。严格机构审慎性监管,引导保险公司理性铺设机构网点,对内控失效的公司坚决采取限制性审批政策。防范高管人员失职风险。加强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实现由形式和程序审核向实质性审核转变。加强高管的教育培训工作,2011年分层次完成对全省63%的高管队伍的轮训。加强对高管的责任追究,坚持对人员与机构同查同处,全年对65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责令公司对112名高管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内部责任追究。防范化解大要案风险。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强化落实保险司法案件报告制度,构建监管联动机制,与公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联动机制,与4个地市政府签署保险监管合作备忘录,与“一行三局”达成金融监管联动合作机制框架协议,稳步推进反洗钱、打击非法集资等领域的监管合作,进一步加强跨行业监管与协调。 (唐洪涛 徐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