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场运行态势

  2011年黑龙江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705.1亿元,占GDP的3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以上,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流通业已成为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全省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3项税收总额共计158.9亿元,税收贡献率达14. 6%。全省流通业从业人员达350万人,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18.5%。全省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基本稳定,但个别商品价格涨幅较大。据省商务厅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分析,2011年,全省猪肉、鸡蛋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大米、面粉、食用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肉类、食用油、禽类、蛋类、水产品、水果、食糖、牛奶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猪肉、羊肉、水产品、香蕉价格涨幅在20%以上。针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哈尔滨市向全市投放活体储备生猪610吨,有效稳定了猪肉价格。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国家“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哈尔滨市被列为2011年全国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经过积极争取,商务部将黑龙江省确定为全国“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省份,并在此框架内与海南等蔬菜主产区签订了蔬菜供销合作协议,上年从海南采购各类蔬菜7万余吨。针对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食盐抢购风波,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市场应急预案,发挥大型商场及购物中心的主渠道作用,快速足额投放,平息了食盐市场突发波动事件。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吃、穿等刚性消费持续走旺。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商业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8%、18.0%、27.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3%、18.6%、10.3%。家电等耐用商品、体育娱乐用品销售红火。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5%、10.1%。与住房相关的家居类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1%,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6%。黄金饰品、通讯器材零售额继续增长。金银珠宝、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3.1%、15.5%。  (荀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