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1年,黑龙江省商务系统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为统领,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85.1亿美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8.5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2位。其中,对俄贸易实现189.9亿美元,增长15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9. 3%,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24%。(1)着力推进“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贯彻省长王宪魁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继黑龙江省农垦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后,启动了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制定方案和认定标准。大力推动黑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哈尔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对4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其自主生产的系列电动车已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截至2011年底,哈尔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出口汽车21万辆,创汇6.7亿美元;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出口特种钢材22.4万吨,创汇2.04亿美元。扩大与央企合作,实现了中石油集团漠大线管道项目进口、国内市场销售、运营环节落户黑龙江省。进口俄原油大幅增加,大庆油田原油调出相应
减少,客观上扩大了省内炼油企业的加工规模。深化与中石化集团在原油进口方面的合作,中石化集团不仅将黑龙江省148万吨原油进口允许量排产进口,还将自有的235万吨允许量交由黑龙江省企业进口,全年全省企业与中石化集团合作实现进口原油383万吨,金额达到30.5亿美元。鼓励和支持铁矿石进口企业积极开发俄罗斯铁矿石资源,加强与俄罗斯铁矿石供应商合作,积极协调生产企业与进口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进口铁矿石564万吨,90%以上用于省内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稳定化肥进口规模,确保全省农业生产需求,全年进口化肥73.3万吨,其中50%用于本省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大力支持省内木材加工企业开展进口木材精深加工,全省自俄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率达到35%以上。(2)着力推进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深度开发俄、美、日、韩、欧盟和东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推进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加速形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中国品牌商品美国展”、“沙迦中国商品交易会”等著名展会。佳木斯市积极帮助企业抢客户、争订单,开拓国际市场.2010年向俄方单批出口联合收割机100台,创该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之最。鼓励和支持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开拓印度、奥地利、意大利、伊朗等新兴市场,与印度、韩国、俄罗斯等企业签订一批电站转子、轧机设备竞标项目。2011年,在与黑龙江省有贸易往来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对老挝、卢森堡、科摩多、卢旺达、乌干达、加那利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零突破”。(3)着力推进口岸和通道建设。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在黑瞎子岛设立边境口岸和在同江铁路大桥设立铁路口岸等重点项目。开通货物“出境不出口”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黑龙江新的出海口。开通宁安至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将恢复开通洛古河口岸项目纳入中俄两国政府磋商议题。推进绥芬河口岸新国门改造工程,为实现24小时通关奠定基础。稳步推进绥芬河电子口岸建设,初步实现了铁路、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积极推进黑河、萝北、嘉荫浮箱固冰通道建设,冬季对俄进出口货物运输能力将不断提高。(4)着力推进对俄合作方式创新。组建黑龙江对俄电力合作联盟,已吸纳省内外会员单位52家,对外承接大型工程项目3项,合同额达68亿美元。积极筹划能源、林业、矿产、物流、基建等对俄合作联盟,努力寻求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新突破。规范对俄出口秩序,引导企业实现身份合法、货源合法和经营合法。加快推进境外品牌展示中心建设,依托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打造黑龙江省名优商品展示平台,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向俄罗斯腹地延伸。 (荀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