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2011年,全省各级各类社科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开创了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1)理论武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理论学习、课题攻关、论坛讲座、成果评奖、宣传普及等多种形式,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为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重要贡献。拍摄大型理论文献片《学习》、《思想的历程》、《为人民谋幸福》、《日出东方》,编写理论通俗读物《黑龙江:转变方式与科学发展》,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2)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上取得丰硕成果。省社科院2009-2011年上报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应用对策研究课题达46项,《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铁路运能》等多项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和采用。提交的《龙江崛起在此时》等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并作为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学习材料。(3)优长特色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坚持以优长特色学科建设为主攻方向,承担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巩固和创立了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取得了一批重点成果。黑龙江省省级人文社会科201 1年度国家社科项目立项名单学重点学科由“十五”时期的29个增加到51个;一级博士点、硕士点由原来的200余个增加到326个;黑龙江大学张家骅的《俄罗斯语义学:理论与研究》、何颖的《行政哲学研究》入选2010年度国家成果文库;黑龙江大学丁立群的《实践哲学:传统与超越》入选2011年度国家成果文库。哈工程大学的刘英杰教授2007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技意识形态研究”已经结题。(4)社科规划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黑龙江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2项,比“十五”时期翻一番,获得课题资助经费1 334.5万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51. 5%。2009-2011年,黑龙江省立项数量大幅度提高,由2009年的26项,增加到2010年的40项和2011年的62项。获国家资助经费总计967万元,跨入全国第二梯队。“十一五”时期,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也大幅度提升。2007-2011年,全省共评审立项资助省社科规划项目750项,比“十五”时期增长30.2%;拨付专项经费460万元,比“十五”时期翻一番。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确立13项课题;围绕省委书记吉炳轩在2010年社科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上提出的10个重大研究课题,又确定8个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张立民)